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小彩椒背后的致富经:中山帮扶肇庆林洞村全面脱贫

  陈欢容,村民都叫她阿容,是林洞村的贫困户,今年51岁。丈夫长年在外地务工,陈欢容和四个女儿一起生活。其工作地点林洞大棚,是2017年由南方电网中山市供电局、国家统计局中山分队和原中山市林业局组成的扶贫联合工作队所引进的温室大棚,专门种植亩产值较高的荷兰彩椒。

小彩椒背后的致富经:中山帮扶肇庆林洞村全面脱贫

林洞大棚是目前肇庆地区最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这是对“地少人少”短板进行的一场扶贫探索。林洞村地处两县交接丘陵山岗地带,山地面积9900亩,耕地面积仅1330亩。按照全村登记在册506户2066人来算,人均可耕地面积不足半亩。

  “认真了解村里状况后,我就去请教广宁县农业局的意见,他们觉得林洞村有着山地优势,推荐选择特色种植——彩椒。”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高锋说。

  这个大棚是全村人的骄傲。目前村里贫困户的主要收入之一就来自这里。今年春节,林洞村对25户有务工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分红,其中最多的一户从大棚项目领到了8500多元。

  产业脱贫▶▷

  彩椒种植让村民钱包鼓起来

  进入5月,彩椒收成已接近尾声,林洞村的两个蔬菜大棚中,已有一个腾空出来开始尝试在间歇期种植西瓜。

  从搭建大棚到推动村民种植彩椒,这个过程并不简单。“2017年以前,村集体无产业基础、也没有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企业。”林洞村党支部书记梁世智说。

  2016年,工作队在制定帮扶规划时,看准了林洞村的山地优势,选择将特色种植作为重点扶持产业。高锋对此有长远的考量:“长效脱贫必须有产业,比如种植,要瞄准市场高端需求,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

  2017年6月,工作队投入约130万元建起蔬菜大棚,引入彩椒种植,采取“基地+合作社(贫困户)+企业”模式,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进行种植、管理,每人每月可领到2000元工资。

  2017年底,大棚顺利投产,成为肇庆地区最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也是广宁县第一个现代设施农业示范项目。目前大棚可种植彩椒1.8万株,年利润达15万元,贫困户每人能有约2000元的分红。

  今年林洞彩椒大丰收,但是却遭遇疫情“寒流”,这一度让工作队非常焦虑。春节期间,1300多斤的彩椒滞销在棚内,眼看贫困户的辛苦付出要打水漂,高锋毅然挑起了“经销商”的任务。他先后联系广宁县扶贫办、南街镇政府等单位,经过两天两夜协调,最后与广宁县南街镇政府达成合作,将彩椒配送到南街镇23个村社区。为了保障物流时效性,高锋又开车送货到村,辗转200公里完成配送。

小彩椒背后的致富经:中山帮扶肇庆林洞村全面脱贫

村民和工作队一起将丰收的彩椒装箱。受访者供图

  房屋改造▶▷

  漏水土楼变成结实砖房

  不仅收入高了,房子也变漂亮了。

  在2019年之前,陈欢容一家九口人同住在老房子里,一百多平方米的土房,连厕所都没有,一家人挤在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刮风下雨就会漏水,晚上4个女儿没有地方学习。”回忆起此前的生活,阿容还是有点心酸。

  2016年,工作队进驻林洞村过程中发现,村上居民多数住在土楼里,一到刮风下雨土楼就摇摇欲坠,经排查全村共有危房26户。从那以后,工作队积极动员贫困户参与危房改造工作。在当地县政府大力推动下,林洞村的贫困户都住上了新房。

  村里环境也有了很大提升,村路硬底化、绿化美化周边环境,村里聘用了4个保洁员,每天打扫卫生。

  漏水的土楼变成结实的砖房,贫瘠的农耕地上盖起现代化农业大棚又结出累累果实,扶贫至今,林洞村的每一点变化高锋都了然于心。

  今年年初,扶贫工作队从村委搬到了村里面新盖的文化活动中心,因为正值防疫时期以及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几个月下来,队员们还挤在一个房间内生活,连床铺都未完全摆好。“村民们现在住得比我们好,那我就放心了。”高锋笑言。

小彩椒背后的致富经:中山帮扶肇庆林洞村全面脱贫

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贫困户都住上了新房。

  爱心助学▶▷

  帮扶26名贫困生完成学业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