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跨江桥隧建设赶不上汽车增长规划9条轨道(2)
时间:2020-04-13 10:2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城市交通发展到今天,大家都意识到,靠路网供给迎合小汽车增长不是好办法。”陈燕平说,除了“衔接”主城新区,跨江桥隧更强调“贯通”“穿越”作用。譬如纬七路贯通江北、主城和南部新城,纬三路连通江北、老城和仙林,目的不是把交通量积压到主城来,而是大开大合、辐射内外。南京建设千万级特大城市,人口要向新区积聚,主城要做减法,疏解“非核心功能”,这个导向是坚定不移的。 衔接主城新区,轨道交通是重要载体。杨涛介绍,布局南京主城的15条过江通道中,有9条是轨道,除了“公铁”“铁铁(高铁+地铁)”搭配过江的仙新路、大胜关通道,已建成通车的3号、10号线,还规划建设4号、13号、14号、17号等轨道线,总数达9条,其中18号市域快线采用“大站快车”模式,从规划建设的高铁北站穿过鼓楼、新街口直抵禄口机场,全程只需1小时。 杨涛分析,随着跨江通道越建越多,长江上的桥隧将像如今外秦淮河上的大桥一样“稀松平常”。“这是南京从‘秦淮河时代’迈向‘长江时代’的标志。”杨涛说,当年河西开发时,集庆门、汉中门、草场门大桥也曾经拥堵不堪,后来随着龙江、奥体等板块配套越来越成熟,新城科技园、河西CBD现代服务业集聚,市民发现河西居住环境更好,就医、上学等都不是难题,何苦要在河西和主城两头奔?跨秦淮河交通也就不是堵点了。“所以,新城要摆脱钟摆式交通,治本之策是注重产城融合,加快中心区建设和优质教育、医疗、商业资源配套,形成自己的‘反磁力中心’。交通规划的最高境界是职住一体,尽量减少不必要出行——这个原则不仅适用于江北发展,对仙林、江宁等南京规划的新主城同样如此。”(顾巍钟) (责编:萧潇、张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