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推动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措施(3)
时间:2020-04-04 00:5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四是扩大商品消费。加快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进一步推动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完善机动车报废、二手车流通政策规章,释放汽车消费空间。支持引导各地制定奖补政策,促进绿色节能家电、家具等产品消费。办好第三届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优化国内市场供应。 五是提振服务消费。振兴餐饮住宿消费,创建绿色餐馆,指导企业提升安全健康管理能力,倡导分餐和使用公勺公筷,重塑消费信心。开展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试点,引导全国社区生活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家政行业提质扩容,扩大供给规模,提升供给质量。 六是培育新型消费。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支持线上经济、平台经济发展,鼓励实体零售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应用。支持中心城市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促进发展小店经济。 七是活跃消费市场。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以防疫保供促消费为主题、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促进月”活动,做大做精“双品网购节”。引导具备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正公开前提下,面向特定群体、特定商品、特定领域推出各类消费券、购物券、优惠券,促进人气回升和消费回补。 八是优化消费环境。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督促流通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让消费者放心进店、安心消费。进一步完善消费信用体系,加强流通行业管理,不断改善消费环境。谢谢! 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积极主动的进口政策,不断增加包括谷物在内的食品农产品进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中国进口农产品1499亿美元,同比增长9.3%;出口农产品786亿美元,同比下降0.9%,其中进口谷物1047万吨,出口276万吨,谷物净进口量仅占全国生产量和消费量的2%左右。进口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粮食品种调剂和地区调剂。 正如刚才王斌司长介绍的,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中国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谢谢! 【记者】:受海外疫情影响,博世等欧美工厂纷纷停产,中国汽车行业依赖进口的零部件面临断供的风险,甚至可能造成停产危机,请问商务部如何看待海外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反向传导?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哪些考虑? 【刘长于】:随着国际疫情蔓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欧洲、美国的部分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国际分工协作日趋紧密。汽车供应链复杂庞大,种类成千上万,一个关键零部件缺乏都有可能影响整个生产停滞。我国是汽车制造大国,也是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及原材料生产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汽车和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海外疫情蔓延不可避免对我国汽车贸易和供应链运转带来影响。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已经处于全面复工复产阶段,汽车供应链压力得到较大缓解。特别是3月31日,国务院又出台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2年、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降低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增值税税率等三项措施。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减缓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冲击。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当前汽车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国内汽车企业加强海外供应商生产、供应监测,加大订货和库存,制定替代预案,合理安排生产;同时,加强通关和物流便利化,保障汽车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发、生产、测试设备等进口通道顺畅。 我们愿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在积极抗击疫情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全力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把疫情对整个行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谢谢! 【央广经济之声记者】: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请问商务部在贯彻落实方面有何打算? 【王斌】:汽车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社零总额占比高,增长空间大,带动效应强,是当前扩大实物商品消费、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之一。2019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9万亿,占社零总额比重达9.6%。汽车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就业均占全国的1/10左右,1个汽车产业岗位至少可带动相关产业7个就业岗位。 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汽车销量连续两年走低。2019年新车销量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疫情加剧了汽车消费下滑压力,2020年1-2月销量下降42%。当前,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可能进一步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