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高举智能电动的新造车势力,是汽车产业变革的时代焦点;如今来看,一些新势力更像是扎进汽车行业的毒瘤,蚕食着汽车制造业的生气。
“去年11月补发了7月的工资,就再也没有收到过工资了,现在全靠贷款过日子。”一位绿驰汽车的内部人士陈雷(化名)向时代财经表示。曾心怀梦想投身新造车势力,一腔热情换来的却是半年无薪的拮据生活。
更为可怕的是,在事业的黄金时期却无事可做。“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打卡上下班,整个公司除了内部代号M500的一款SUV项目还在勉强推进,其他项目都已停止。”陈雷和3月2日就早早复工的300多名员工一样,只能在枯燥的办公室里被迫蹉跎岁月。
8 上午12.11.07.jpg图片来源:绿驰官网
谈及公司的瘫痪状态,绿驰品牌总监梁世奇向时代财经表示“目前公司刚刚完成股东变更,融资还在进行,正在等待资金注入。”至于欠薪状况,梁世奇表示不方便发表言论。
然而,据陈雷表示,绿驰汽车CEO任亚辉在公司群里曾表示,“就是没钱了,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去求投资方。”显然,赶上时代风口的绿驰汽车没能颠覆汽车产业,反而在时代的变革中穷困潦倒、岌岌可危。
公司资金链断裂,最差结局不过是破产;而对于那些对于默默付出的员工以及兴致勃勃的供应商而言,拖欠半年的款项,谁来买单?
绿驰汽车:空手套白狼?
“最怕的不是欠薪,而是被欠的薪永远还不上了。”据陈雷介绍,通常制造业都是重资产公司,而绿驰汽车其实是一家轻资产公司。厂房、场地、试制车间以及很多设备都是租来的,资产清算下来可能也就几百万,远远不够员工工资和供应商欠款。
按照陈雷的说法,绿驰汽车其实一直在空手套白狼,而当风口过去,没有实际产品和资产的绿驰如多米诺骨牌般倒去,只剩一副躯壳。
回到新造车势力风头最盛的2016年,在福田汽车任职17年的王向银毅然离职,创立绿驰汽车,拥抱时代变革,然而,创业的坎坷和剧情的反转或让创始人王向银始料未及,而王向银本人也在2019年3月辞去CEO职位,由绿驰汽车常务副总裁任亚辉接任。
而回顾绿驰的种种“操作”,几乎没有一件得以善终。
2018年6月,绿驰汽车拟投资55亿元,建设年产2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工厂,而截至目前,由于缺少资金,生产基地目前还是处于场地填方及平整阶段;
2019年5月,绿驰汽车牵手长安,获得长安铃木闲置产能的使用权,如今漫长生产线上,空空如也。据陈雷透露,“绿驰至今没有给长安铃木一分钱”;
此前规划的意大利轿跑定制中心也已告吹,至于原计划2019年6月上市的首款新凑型SUV车型,更是遥遥无期。
71abe6102f64490f83de7563cc0ae806.jpg图片来源:绿驰官网
2019年8月,绿驰提到经过首轮、B轮、C轮总计约100亿元的融资之后,将会于2021-2022年完成上市,如今B轮融资还在水面之下,而绿驰本身早已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3月6日,天眼查信息显示,河南省国投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国投”)成为绿驰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驰汽车”)的大股东,持股比例60%,认缴金额20.2亿元。
遗憾的是,直到3月底,据绿驰品牌总监梁世奇表示,这笔资金仍然没有注入。同时陈雷向时代财经透露,“据小道消息,河南国投背后的部分投资人其实还是绿驰汽车的股东,这一收购背后还有什么内幕,谁也不知道,对于绿驰主动付清欠款,已不抱太大希望。”
以上消息未获证实,但无论从资产还是资金来看,始终未能交出产品的绿驰确实已经岌岌可危,河南国投或许是一抹希望,但真实情况仍在水面之下。
投诉无门 绿驰汽车的债谁来还?
代工生产、自建工厂、资金断裂、海外合作、上市规划、交付延期……2016年创立的绿驰汽车几乎“蹭”到了新造车势力所有的热点,然而最终却落得几近瘫痪的空壳下场,三大电动化平台、半年一款新车的宏大蓝图泯灭在时代跃迁的褶皱里。
而对于投身绿驰梦想的员工而言,唯一的“工作”或许就是维权。“从2019年9月份工资至今未发放,员工靠借贷过日子,上海市青浦区监察大队介入工资发放,一直未能得到实质进展,员工一直处于投门无路状态。”另一位绿驰员工张翼(化名)表示。
事实上,去年10月,遭遇欠薪的绿驰员工已经开始寻求法律援助,几经波折,最终推到了上海市青浦区劳动监察大队立案,但监察大队来过几次后却无果;随后绿驰员工又找到法院提出仲裁请求,但由于此前已被监察大队受理,只能仲裁去年12月以后的欠薪部分,且流程最长可达半年。
据张翼描述,面对员工质问欠薪,绿驰母公司中能东道集团副总裁曹建态度极其恶劣,有关言论被绿驰员工录像取证。此外,绿驰汽车CEO任亚辉在公司群里曾表示,“就是没钱了,我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去求投资方。”
时代财经就以上问题致电绿驰汽车CEO任亚辉,对方却不作回应,并将对接推给绿驰品牌总监梁世奇,而梁世奇除了表示“目前公司刚刚完成股东变更,融资还在进行,正在等待资金注入”外,对欠薪等现状均表示不方便回应。
寻求法律援助后,绿驰员工更觉无力;而投诉无果外,更让绿驰员工心慌的或许是哪怕公司申请破产,绿驰微薄的资产或许不够偿还欠薪额度,更何况还有对供应商的大笔欠款。
对此,一位律师向时代财经表示,“资不抵债很为难,因为股东认缴完毕后,其实已不对公司债务负责;不过,公司资产变卖,公司在外所享有的债权等,在清算程序结束后会优先支付工资。”
截至发稿日,绿驰300多名员工仍然处于无薪的水深火热中。而讽刺的是,如若离职,必须签署一份工资已经结清的证明,否则不予离职,尽管公司承诺离职后会付清欠款,但一旦签署此证明,谁又能相信一个公司的口头承诺呢。
蹉跎岁月,等待救援,是陈雷、张翼以及其他绿驰员工当前写照,而绿驰的欠款,谁来买单,则没有人知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