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技术是买不来的 国内汽车企业如何获得先进技术?(2)
时间:2019-05-29 13:4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夯实“四基”是跨行业的事。个别企业和个别行业怎么努力,都无法夯实“四基”。因此,夯实“四基”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国家战略,需要政府引导,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协同作战。 国内急需培养一大批小而精的企业。这些企业应当服从顶层设计和国家战略,在政府引导下,以分工与协作为原则,既分工明确,又互相沟通协作,以实现夯实“四基”这个共同愿望。 政府应该出台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能有效支持“四基”发展的财税政策,加快构建投资基金、信贷保险、资本市场等多层级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建立上下游合作紧密、分工明确、利益共享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新型产业组织,加快形成有效协调的“四基”产业链。 ■长期持续大规模投资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技术和资金高度密集型产业。那些跨国汽车零部件公司无不是长期为技术和产品创新进行大规模投资的企业。 国内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资本实力弱小,在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投资很少。但可喜的是:国内个别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意识到加大技术和产品开发投资力度的重要性,正在持续加大其投资力度。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盛”)就是这样的先进典型企业。 近年来,航盛坚持加大技术创新投资力度,将技术创新投资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从3%提升至10%。 在全世界汽车产业界,很多一流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例仅在3%至5%之间。显然,航盛的这个“10%”是很高的,也是许多汽车零部件企业都做不到的。这么高的技术创新投入,必然对企业的运营和利润有不小的影响,很容易招致股东反对。 杨洪 在这方面,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洪确实也纠结过。 汽车电子市场竞争犹如长跑赛,赛的是耐力。如果企业不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就不能建成技术创新体系,就没有耐力,也就没有未来的辉煌。 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只能持续不断地增加投资,培育强大的技术创新团队,建立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长期积累。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杨洪坚定了加大技术创新投资力度的信念。他多次与股东沟通,说服了他们。 在创业第一个10年里,航盛生产规模不是很大,盈利能力却并不弱。在创业第二个10年里,航盛生产规模扩大了很多,盈利却没有增长那么多。其原因就是航盛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了软件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团队培育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这样,航盛赚的钱没有缴纳的税多,缴纳的税没有技术开发投资多。 随着持续投资技术创新,航盛不断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主导产品不断升级,出现产品高端化与多功能整合的趋势: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向车联网升级,电子控制系统向自动驾驶系统发展,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不断优化升级。航盛技术创新实力越来越足,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客户选择航盛为供应商。 愿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像航盛这样加大技术和产品创新投资力度的企业越来越多。 ■体制机制创新势在必行 那些体制机制灵活的民营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混合所有制汽车零部件企业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适应能力强,不断发展壮大。许昌远东传动轴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远东传动”)就是这样的先进典型企业。 2003年,远东传动前身许昌汽车传动轴总厂刚刚度过50岁生日,未老先衰。经过一系列改革,这个许昌县最大的国有企业转危为安,摆脱破产的陷阱。但是,上亿元的债务负担仍然沉重地压在这个弱不禁风的国有企业身上,体制的束缚仍然让时任厂长的刘延生放不开手脚。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对刘延生来说,这个支点就是改制。 就在这个时候,改制的春风吹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