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支撑起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1-18 07: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2020年1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好消息,2019年度,我市单位参与完成的17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天津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新区单位参与完成的成果纷纷获奖,成为我市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领军者”。 时间指针拨回到十年前,那时滨海新区行政区虽然刚刚设立,却已经为接下来的创新发展打下了基础。十年来,伴随着新区快速成长的是持之以恒的创新。无论是科技创新成果、平台创新优势,还是科技创新环境,在这条路上,变化是永恒的主题,不变的则是整个地区旺盛的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拉动高质量发展 早在2010年,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即已超过5000家,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新区的发展逐步夯实了基础。 2019年,新区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项目作为重要支撑,加快积蓄发展动能。全年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49家、高新技术企业370家,新增上市企业4家。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新一代超级计算机项目获批建设,全球首款软件定义互连芯片“经纬芯”正式发布,全球首台全自主配电网带电作业机器人投入使用,专利授权达1.3万件。 在新区企业赛诺医疗公司,记者了解到,目前企业已拥有8项核心技术、13种产品管线,在全球范围内拥有20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和独占许可,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7项,并成为我市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赛诺医疗负责人介绍,2009年,这家初创期的“小公司”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公司已初步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研发、生产和运营体系,业务涵盖心血管、脑血管、结构性心脏病等介入治疗的重点领域。2019年度,新区企业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新能源汽车能源系统关键共性检测技术及标准体系”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已经不是力神电池第一次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了。力神电池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公司多项基础研发和重点技术取得新突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得到加强,科研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如今,消费类电池业务已稳居世界前五,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加50%。 平台创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2019年,新区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达488家。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区十年来,这些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使各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十年间,引进390余个研发项目,孵化培育科技企业270余家,孵化出康希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丹娜(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被授予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科技合作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称号……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交出了一张漂亮的十年发展“成绩单”。 2009年,康希诺董事长宇学峰在联合研究院开启了自己的创业征程。2019年,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十年间,背靠着联合研究院这棵“大树”,康希诺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并在经开区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产业化基地。 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党委书记黄亚楼表示,研究院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着力做好加强研发队伍和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创新平台+众创空间+孵化器”创新创业综合体。下一步,将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把研究院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 同样在新区走了十年创新路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也在去年交出了自己的成绩单。目前,该中心已构建了工业云、建筑信息云、石油勘探行业云、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应用平台,在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装备、人工智能、汽车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打造出了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超算模式。仅2019年上半年,超算天津中心科技服务的合同收入就达到4100万元,成为目前国内唯一盈利的超算中心。 此外,去年科技部推动建设的第三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核心研发基地在新区启动建设。建成后,将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一起,形成集科技研发、国际交流、科教融合、创新孵化和生活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创新平台,实现全国合成生物科技和产业力量向整合集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布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对于提升我国关键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应对科技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支撑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创新土壤为发展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内学长沙”学什么?
- 下一篇:“铁骑大军”的返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