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共汽车月票简史(下)(2)
时间:2020-01-18 07: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1973年,是成都公共汽车运行最为不正常的时代,宣布停售月票21种,只保留了“市郊联合月票”,“市内通用月票”以及“学生市内通用月票”。1978年,月票发行第一次出现了“倒挂价”。所谓“倒挂价”,就是月票发行价低于公共汽车的营业成本价。据测,1978年成都公共汽车、电车每车千米成本572.07元,月票价格计算收入为435.30元,每月每张月票亏损达136.77元。当时,月票每月乘车人次占载客总量人次的43.86%,但月票收入仅占总营业收入的23.26%,在比例上也是“倒挂”。 究其原因,公共汽车,电车历史上所有的生产资料的“配给价”,仿佛是刹那间滑向了“市场价”,不言而喻,月票价与成本价就自然形成“倒挂”,这里还不包括劳动力价格的增长。何去何从,月票是停发还是继发,犹如一道难解的题目,后来还是找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向前看,朝前走”。 1984年,已改名为成都公共交通公司又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月票票改。在当年的成都公交车票改听证会上,一致通过了票改方案,但公交公司仍坚持“让利于民”原则不变,虽然他们已负债不少,有时连买汽油也要赊账,但当即表示,只作成人月票票改,学生月票不予调整。当年6月1日,调价后的月票首发,“市区通用月票”由3.6元调至5.6元,“市郊联合月票”由6.00元调至8.00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物价的市场调节功能愈加突出,但公交车的票价依旧在物价部门的监管之下,可谓特别的“民生工程”。所以,公交车以后的票改原则是在“小步走”。 1990年至2000年,公交公司月票价微调7次,其中学生月票仅有4次,公交公司兑现了他们的“小步走”。 2003年12月8日,城市通卡——公交IC卡正式发行。这也标志着公交纸质月票时代的终结,以打折形式的“电子月票”登上了时代的舞台。 成都公共汽车月票发行史,是一场“爱民接力赛”运动,而且是60年来从未掉过棒。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