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特斯拉冲击波悬疑(2)

  但我们认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也并非完全没有机会,那种认为“特斯拉来了,新势力完蛋”的观点是一种纯粹的线性思维。而现实,可能比这要复杂、丰富得多。对中国造车新势力而言,也许,一扇窗户关闭了,但另一扇门却打开了。一方面,中国市场足够大,能容下的绝不仅仅是特斯拉,造车新势力也会“各有各的活法”;另一方面,特斯拉在力图将中国造车新势力逼上绝路的同时,也可能会为造车新势力创造难得的发展机会。

特斯拉冲击波悬疑

  ► 悬疑之三 与跨国高端电动汽车品牌的竞争谁会胜出?

  当然,从产品定位来看,特斯拉想要占领的,是同为豪华品牌的奥迪、奔驰和宝马牢牢掌握的高端电动车市场。从这个角度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最强劲的对手,不是中国造车新势力,而是奔驰、宝马、奥迪等国际玩家。

  为了应对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挑战,跨国高端电动汽车品牌纷纷浮出水面。奔驰EQC、奥迪e-tron都已经在去年底上市,宝马首款纯电国产车也将在华投放。如果将时间线拉长,就更能看出跨国公司的雄心勃勃了。2019年初,奔驰宣布要在2022年实现全部产品线的电动化。目前,奔驰已在华注册了EQ、EQA等8个商标;宝马董事长奥利佛·齐普策则在2019年法兰克福车展上宣布,将全力推动宝马向电动化和未来出行转型,到2021年累计销售电气化车型超过100万辆;奥迪中国总裁武佳碧近期则称,奥迪到2021年将有9款新能源车型在中国上市,其中一半以上是纯电动车型,到2025年则有30款新能源车型问世。

  跨国玩家同样志在必得,这当然首先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潜力太大太大,在中国市场上的成败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头部跨国汽车企业电动化智能化战略转型的成败。而一个直接的推动因素,则无疑是它们的对手特斯拉。特斯拉以其成功的产品战略,让跨国公司看到,做电动汽车尤其是高端电动汽车,不仅可行,而且能够赚钱!特斯拉的“鲶鱼效应”和引领效应,在此继续发挥作用!

  究竟鹿死谁手?我们当然只能拭目以待。不管怎样,目前双方势均力敌。特斯拉已经成功塑造了电动汽车先驱和领导者、技术创新者、市场颠覆者的形象,只要拥有良好的现金流,马斯克就有足够的信心实现他的梦想。但对传统头部企业而言,它们在技术储备、产品规划和经验积淀上,无疑更占优势。相反,特斯拉除了国产的Modle 3与即将国产的Model Y,尚无更进一步的产品规划。总之,它们是两套打法,彼此都在抓紧向对方学习,但同时也都保持了自身的风格。

  ► 悬疑之四 会打响美系车在华反击战吗?

  近两年来,曾经江湖地位显赫的美系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又为总统特朗普的保守主义路线所累,不仅已经失守10%市场份额这一底线,在中国高速增长的SUV市场更是跌至5%以下。如今,特斯拉实现国产,能带领美系车打响在华反击战的第一枪吗?这个问题对于我们也许没有那么重要,但同样是值得观察的一个点。

  特斯拉作为新物种,确实与在华的其他美国传统燃油车完全不同,后者在中国汽车消费者心目中的负面标签多为“油耗高”、“中低端产品多”、“产品老化”等,美系车的弱势到了特斯拉这里,已经荡然无存。原本就是纯电动汽车的特斯拉自然不存在油耗的问题,其高端豪华的产品定位更有望改变美系车中低端产品多、产品战略陈旧保守等固有印象。更重要的是,此前在分析美系车“掉队”的原因时,不少人将其归咎于其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太慢,而特斯拉和苹果手机一样,以技术创新者和市场颠覆者的形象横空出世,圈粉无数。

  当然,据说,同样身为美系车的特斯拉,也拥有了与其他美国汽车品牌同样的“毛病”——质量上小毛病较多以及服务不佳等。

  特斯拉,能否带领美系车实现在华市场的“自救”?也许这只是一个产品关联度不大而地缘关联度很大的遐想。

  ► 悬疑之五 在推进智能化的路途上能走多远?能引领多久?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