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小鹏汽车夏珩:特斯拉国产,对大家是一个利好(2)
时间:2019-12-07 03: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也难怪,夏珩提到2019年小鹏汽车最大收获是“第一次实现了大批量有品质的交付”时,语调颇有点举重若轻的感觉,但结合小鹏今年的发展来看,这云淡风轻背后多少有点“风暴已过,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味道。 “第一次做汽车制造和销售,很多客户没有服务好,大批量交付后,我们明白小鹏汽车要探索一条路径,怎样在最合适的成本里,把用户服务做得更好。把每一个购买小鹏汽车的人服务好,比盲目扩大产能、或追求交付量更重要,特斯拉也是经历了10年才达到年销量超10万辆。” 截止到10月,2019年造车新势力的交付量,虽然前三者以“万辆”交付的战绩抛离其他对手,但相比传统品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仍“举步维艰”。既然市场大环境是这样,对新势力第一梯队来说,盲目拼交付量,不如把交付的含金量做得更高。
所以在广州车展上,小汽车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小鹏G3的私人用户有1.2万辆车,目前品质状况稳定,没出现重大质量事故,但个人用户占比79.14%,是造车新势力中C端用户占比最高的企业。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何小鹏之前炮轰国内电动车,大多卖给了出行公司等B端客户,无异于抱着“铁球称重冲排名”,同时也很好理解夏珩为什么在专访里强调,注重把用户服务做好,而不是一味拼交付量。 小鹏G3 2019年1-10月交强险上牌量统计(因为基本盘不大,2月传统淡季、7月补贴退坡、2020款新车9月初交付、新老车型更新交替都对销量造成敏感影响。) “我始终认为特斯拉进入中国,对新造车团队是一个利好” 在国内谈及造车新势力,甚至是新能源车,特斯拉似乎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国产Model 3的如期交付,市场喊了一年“狼来了”,但这匹狼真的来了,尚未能盈利的新势力该如何发展? 关于这点夏珩到看得好透,“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智能电动车制造是一个利好,因为现在这个蛋糕实在太小了,整个私人用车所占的比例非常小,智能电动车刚处在一个萌芽状态,所以教育用户其实是一个蛮大的话题。” “我想作为硬件的厂商,由于消费者的口味不一样,消费分层不一样,我们总能找到逐渐跟这个蛋糕一起长大的细分市场。”的确,前几年市场过热,太多投资涌现了很多新造车势力,2019年进入拐点后,又适逢补贴退坡,短期可能是一个阵痛的优胜劣汰,但长期却是利好,活下来的企业之后的前景更为开阔。 与之相佐的是今年前9个月,我国乘用车共销售1524.9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为79.2万辆,市占比约为5.2%,如果以“市占率超过10%才开始真正的市场化普及”的观点来看,即便算上B端用户,目前的新能源汽车远远算不上普及。也就是说,市场的蛋糕还很大,特别是私人用车所占的比例很小,给了夏珩和团队足够多的空间和机会去发展,当然大前提是小鹏汽车得足够的优秀,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家庭用户购买,也就是小鹏一直在说的“把用户体验做好”的道理。 对于这点,夏珩很满意小鹏技术团队目前的发展,他说今年已初步建立起智能汽车的运营:“怎么把用户体验做得好,我们做了很多动作,目前小鹏汽车整体的自动驾驶功能渗透率是非常高的,购买小鹏汽车的人,选购智能配置的车型占89.8%,宁可多花2万选择我们的智能配置。” 既然自动驾驶辅助技术是小鹏汽车核心竞争力,夏珩和团队当然卯足劲在这片领地耕耘:“就怕他不用,形成习惯后他再回去是非常困难的, 如果只是看广告,自己想一想,想当然是觉得没有什么用......我们今年完成了6次以上的OTA软件升级,这速度在中国汽车行业前所未有,小鹏基本掌握了智能汽车的运营数据和规律。” “春夏秋冬各有作用” 在广州车展后的一个公开场合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坦诚,他现在的压力主来自产业内外的创新:“今年的广州车展我认真看了下,包括造车新势力,展示出了大量的颠覆性成果,大大超出我们这些老汽车人的预料,比如小鹏P7。从竞争角度来看,我压力非常大。” (责任编辑:adm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