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舞台,跨界好戏来了·福建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时间:2019-05-23 20: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第十四届莆田艺博会上,手艺人在制作竹编工艺品。 第十四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现场 莆阳宋城庙会上,捏面人摊位大受欢迎。
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作为重要旅游资源获得关注。 截至目前,莆田共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1个,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49个,市级项目254个,项目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技艺、民俗等类别。 今年初以来,“妈祖爱·元宵长”文化旅游月、“莆阳非遗民俗市集”搬进“艺博会”、体育赛事开幕式展非遗等多种形式的文旅结合活动,展示了莆田在非遗旅游开发领域上的良性探索。立足本土特色,“非遗+展会”“非遗+演艺”“非遗+庙会文化”等“跨界”模式在莆田落地并持续发力。 非遗+展会 好风凭借力 当非遗遇上旅游,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赏工艺美术、看民俗表演、吃当地美食、学传统技艺……将非遗植入旅游业态,既让非遗“活”起来,也为工艺美术、节假旅游注入新动能。 4月29日上午,以“匠心两岸,艺术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在莆田工艺美术城开幕。在阳春白雪的工艺大赏之余,面塑、泥塑、草编、竹编、刺绣、糖画、扎染、土陶、制蒸笼、踩高跷等具有莆田特色的非遗民俗特色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展现出莆仙人民历久弥新的生活气息。 据统计,“五一”期间,参观莆田工艺之旅“艺博会”展区的人数达27万人次。第十四届艺博会首次将工艺文化和旅游以及传统民俗同台献艳,实现跨界融合,成绩亮眼。 好风凭借力,非遗文化如何借助展会“飞”起来?“以往公共文化服务主要集中在展览、演出、非遗推介、艺术培训等几个传统系列内容,现在更多地要考虑立足于非遗、民俗等文化资源,通过转化、整合和打磨,将他们融入旅游板块里,实现多赢。”莆田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宋国平告诉记者,得益于多年的文化遗产日和民俗市集的办展经验,今年的“五一”非遗展围绕现有的非遗、民俗资源进行整合策划推出,在文旅结合方面做了成功示范。 随着“互联网+”的延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化,适应不断升级的消费环境,衍生出融入现代生活方式的产品,成为非遗传承人或者非遗文化传播者的又一课题。 4月27日至5月12日,在莆田市古谯楼莆阳书房中,一场以“妈祖带路”为主题的文创展展出了抱枕被、T恤、木尺、文件袋、手表等主题文创产品。与以往妈祖主题相关的展览所不同的是,这是一个迎合年轻人的文创展。福建省创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设计师陈晓昀告诉记者,团队把妈祖这一传统的信仰和当下的潮流相结合,主打年轻人的日常生活路线。 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已然在全市范围布局。在全省“全福游 有全福”旅游品牌推广战略下,“五一”期间,莆田文旅局特别推出“工艺之旅”“莆阳民俗”“美丽莆田”3条精品工艺之旅旅游线路,拓展了“五一”小长假旅游新方式,借此推动莆田全域旅游发展。据莆田市文旅局提供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湄洲岛景区、九鲤湖景区、莆田工艺美术城景区3个监测景区接待游客31.52万人次,同比增长30.41%。 非遗+演艺 他山之石可攻玉 密密麻麻的演出计划表、培训课时表、展览活动安排、艺术扶贫计划……走进荔城区文化馆,每年有数十场文艺演出活动在这里编排。“百姓舞台就是要演给群众看,荔城区去年举办演出、展览、对外交流活动达近百场次,其中非遗类项目占1/3以上。”荔城区文化馆馆长黄金梅介绍说,诸如莆仙戏、十音八乐、木偶戏等曲艺类非遗、民俗项目本就以商演方式“走市场”,也容易找到流量入口。 |
- 上一篇:起底汽车金融服务费 专家:无需谈“汽车金融”色变
- 下一篇:青海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