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新能源车又曝"丑闻"!15家车企行贿:汽车数据中心员工受贿,被判了(2)

从裁判文书公布的信息来看,这两年多时间,为了通过新能源汽车车型符合性测试审核,有多达15家车企向项某实施行贿,行贿方式包括现金、购物卡等。

从这份行贿名单看,多家知名企业都在里面:比亚迪、众泰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研究院、长城汽车、宇通客车等。

新能源车又曝

新能源车又曝

据一位汽车企业内部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记者透露,企业要在上海地区卖车就需要在该中心进行车型数据接入登记。他同时认为,十多家车企参与其中,“大家肯定是为了销售才这么做。”

同时,也有汽车行业人士认为,对于车企而言,可能部分地方平台要求会高于国家标准,加上行业整体不成熟,容易出现企业向这类第三方机构进行行贿的行为。该人士认为,如果不加快审批流程,车型投放市场将会错过时机,对销售也不利。因此,也就出现了车企向地方平台工作人员寻租行贿的情况。

另有业内认为,过去上海市一向在新能源支持政策方面更为开放,在新能源推广过程中并没有设定“地方保护”,也因此吸引了多家新能源汽车厂商进入该市场。不少大型汽车企业都在上海设立总部公司,并将上海市场视为新能源汽车销售的重要区域。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此次受贿丑闻的数据中心官网更新数据,目前时间仅停留在2019年2月的数据,随后便没有出现更多更新信息。

新能源车又曝

行业骗补丑闻不断

新能源监管趋严

尽管作为国家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获得政策支持和市场关注,但新能源汽车行业从发展之初就深陷“企业骗补”的阴影之中。

早在2016年,国家有关部委就启动了对新能源汽车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调查,俗称“新能源骗补”调查,主要调查对象为90多家主流新能源制造企业,调查范围为2013、2014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申请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

2016年9月8日,财政部对外初步通报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调查情况,并公布了5家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的企业,涉及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超10亿元。

上述调查公布后,市场曾经有媒体报道称,真正实施骗补的企业可能不止这5家。“在93家电动汽车车企中就有72家骗补,骗补车辆总计达到76,374辆,涉及金额共92.707亿元,平均一辆车骗12万元。”更有行业人士认为,所谓骗补受罚的车企,市场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不过,官方并未对这样的骗补名单给出正面回应。

2017年2月,工信部网站公布了7家涉及骗补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行政处罚决定书,这7家企业分别为金华青年汽车、上汽唐山客车、重庆力帆、郑州日产、上海申沃、南京特种汽车、重庆恒通。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