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又曝"丑闻"!15家车企行贿:汽车数据中心员工受贿,被判了
时间:2019-11-19 13:4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新能源汽车“骗补”阴霾尚未完全褪去,行业又爆出了一条大消息。 日前,裁判文书网公布一则刑事判决书显示,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工作人员项某利用职务之便,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多次收受贿略,贿赂总计超25万元,最终被判刑入罪。 随之公布的行贿名单则让人触目惊心,其中行贿方包括了奇瑞汽车、比亚迪新能源、众泰新能源、广汽新能源、宇通客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北汽新能源等15家车企。而这些知名企业中,不少还是A股或港股的上市公司。 据业内人士分析,该数据中心所导入的数据流程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汽车补贴的审批,不排除车企公司为冲销量而做出的“寻租”行为。而项某行贿这两年,也刚好是新能源汽车积极争取国家或地方补贴相对比较踊跃的阶段。 监管平台曝光行贿案 利用职务之便受贿25万 日前,裁判文书网上的一则公开文书,再度曝光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骗补”乱象。 据11月12日裁判文书网挂出的文书信息显示,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工作人员项某,利用负责审核新能源车企新车型数据接入符合性等工作的职务便利,多次收受贿略,受贿总额高达25万元。 从文书情况看,项某本人原是国有独资公司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后被派至民办非企业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工作。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是由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批准成立的一家民间非赢利组织。由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上海交大教育发展基金会以及上海市嘉定区光彩基金促进会四家单位发起成立。2014年12月17日正式完成注册工作。 据悉,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是上海市唯一的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基础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分析机构。主要职能为:采集上海全市新能源汽车和充电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数据,开展消费者驾驶行为与充电行为的研究,为全市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政策制定与评估以及充电基础设施网络规划提供咨询服务与决策依据等。 原本这家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中心仅是一家第三方机构,但从新能源汽车审批流程看,数据中心的“新车数据接入”则是上海市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备案的基本要求。 2013年,上海市发改委发文,明确凡享受上海地方基础设施补贴的单位,其数据均需要传送至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 据上述新能源汽车官网信息显示,在新能源车企获得“推进办补贴与备案管理系统审批车型通过”,需要系统的将车型的基本信息进入录入,并搭建数据采集平台,然后将自身的平台与上述数据中心平台对接,数据接入100辆车并运行1个月后提交通过数据接入申请,然后给出数据质量检测报告《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质量检测报告》,直至出具《上海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数据采集与检测报告》,授权数据接入正式库内数据。 这也意味着,被告人项某所任职的数据中心工作,将决定着是否通过“审核”的关键环节。 据文书信息显示,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间,项某担任的是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综合部主管职务;2017年9月起,项某与上海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签订劳动合同,先后担任该中心数据质量监测总监、车企管理部副经理等职务。 上述职务特征均保证了项某能够在数据和接入流程环节进行“寻租”的空间,并利用负责审核新能源车企新车型数据接入符合性等工作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 最终,项某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其在案违法所得均予以没收。 15家车企行贿名单曝光 多家上市公司牵涉其中 项某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略仅是冰山一角,其背后曝光的汽车企业集体行贿事件却更令人触目惊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