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重启后 滴滴再上市可能性几何?(3)
时间:2019-11-19 09:1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从运营数据看似乎Uber表现不错,但是股价仍然因为市场对共享经济行业的担忧下跌了6%。这样的下跌无关乎企业本身的商业价值,即使财报中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因素——例如长途单量有些疲软、外卖服务的毛利预定量不及预期等。 同样重要的是,Uber是一家极度追求市场地位的公司,他们的公司业务通常只会给12-18个月的观察期,一旦在时间内没有达到当地第1或者第2的位置,他们将会迅速退出。这一点从他们退出中国、俄罗斯的举措可以印证。 随着公司积极退出非盈利性市场,我们认为Uber接下来将重点放在改善利润较低的乘车模式,以及调配区域合理化会是十分有效率的改善措施,但是如果选择改善利润坡度,将会造成不太乐观的后果。 再回看滴滴出行,公司同样储存着极为庞大的数据,并已经通过数据的利用对各城市的中心类型、城市空间结构、跨城出行量、城市群概念等做了属于自己的研究归类,在资源的利用上尽可能的提升效率。 拥有如此多的数据,滴滴在运营的能力上同样不弱,相较于Uber抢单模式的设计,滴滴使用的是一种基于两层维度的司乘匹配模型,一层是综合考虑周边的实施供需信息,一层是基于历史数据的算法预测。 能将Uber挤走,证明了此套模型在我国更为实用。滴滴的另一点优势在于平衡的能力。Uber在中国的失败的部分原因是他使用了在本土那套“狼性”抢出租车生意的手段,也意味着一旦脱离补贴,就很难再维持平台内利益相关方的平衡。 与之相反,滴滴的快车业务的对标本来就是尝试隔离那些原有出租车乘客,引起的失衡较之Uber会少很多。 滴滴的设想很庞大,试图使用快速迭代的数据和经验,给第三方公司提供服务,用以支撑为一个开放平台,但没曾想到安全事故给了迎头一棒。 既然不只是一家打车公司,自然其他业务是少不了的。 向Uber学习,滴滴也曾试图进军外卖领域,无奈美团过于强大,也就在去年年初翻起一点浪花后,迅速消失了。 接下来利用“出行”这个流量入口做金融,理论上是个不错的想法。从点滴互助到滴水贷,再到面向司机的车主贷,即使拥有了足够的金融牌照,但是从滴滴研究院得到的数字看,截止到9月,用户转化率还不足3%,实在是不温不火。 这也意味着,想要打造金融消费的闭环,实非易事。但滴滴并未放弃尝试、在今年又推出了汽车租赁平台“全桔”,在其中扮演引流和导流的角色。 消费金融的高利润,不是什么秘密,但收益的同时是否会降低公司品牌力,我们认为值得探讨。试想在如美团、高德这样的做聚合平台的公司包围下,如果使用滴滴还可能面临着各种乘车险、意外险等的选择,用户的使用率是会上升还是下降? 但如果作为上市筹码向资本讲故事而言,无疑这是有利的。不同于打车业务的烧钱亏损,消费金融业务更容易说服投资者相信此后的盈利,再结合消费闭环的宏图企划,即使在美股相信得到的估值也不至于太过难看。 估值判断 我们再次使用Uber做一个估值假设,研究员的计算基于以下假设,出行打车给予5x的EV/收入倍数,外卖业务给予3x倍数,其他业务给予1x倍数。将这些倍数应用于数据后,得到的价格为47美元,比当前水平超出74%。 我们认为目前市场被情绪左右的波动超过了对基础商业模式盈利能力的客观分析,因此滴滴如果寻求美股上市,极大可能得到一个十分不理想的估值,即使是去港股,情况依旧不乐观,估值被腰斩的可能性极大。 若是以此前550亿美元估值作为目标,至少要待到明年下半年观察顺风车业务以及金融业务上是否能产生利润之后再做打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