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汽摩配产业:“汽配王国”如何开疆拓土?(2)
时间:2019-11-18 22:4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使玉环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有较高附加值的零部件,总成件的开发生产也日渐成熟,近三分之二产品与主机厂配套协作。 2000年后,基于巨大的成本优势,玉环汽摩配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也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的飞速跃升,实现了外贸、配套和售后三个市场联动,产业获得了巨大提升。 》》》危机 564亿元产值背后存忧 曾经被业内誉为“中国南方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的玉环汽摩配产业,在同行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进入新世纪后,玉环汽摩配产业虽然依旧保持增长,但增长的“步伐”逐渐放缓,劳动力、人才、资源等诸多问题开始显现。 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玉环汽摩配产业产值307.42亿元,同比下降15.69%;其中规上企业产值167.29亿元,同比增长1.82%。 “如今,其他地区的汽摩配产业迅速壮大,整个行业的蛋糕越做越大,玉环所占比重自然会下滑,同时汽摩配产业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对企业影响很大。”玉环市汽摩配行业协会秘书长胡士亮说。 他举了个例子,早在十几年前,一根减震器160元左右,那个时候钢材400元/吨,人工工资一二千元,现在减震器50元/根,钢材4000元/吨,人工工资三四千元,企业压力很大。 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玉环汽摩配企业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数千家,然而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承载众多的企业,“一地难求”已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瓶颈。 种种迹象表明,在人力和土地等资源要素的挤压下,许多玉环汽摩配企业只得放弃这里聚集着的最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和巨大的资金流、人才流,远走他乡。 据统计,汽摩配企业外迁占玉环外迁企业总数60%以上,并不断呈上升态势。而这些汽摩配企业大都迁到江苏、安徽等地,比如最早引进20家玉环企业的安徽芜湖县汽摩配产业,这几年滚雪球式发展,2010年产值达到了60亿元。 胡士亮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起初玉环的汽摩配产品档次高,一直以来都以底盘件和发动机件等高门槛产品为主,很少有其他地区能企及,但随着全国汽摩配行业的发展,玉环的先发优势逐渐弱化,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变革 自主创新才能突破重围 如果说玉环这样一个三面环海、土地资源匮乏、生产资源全靠外购、人力资源不足的地区,能够完成从渔岛到汽摩配产业基地的转变,这一成绩,着实令人惊叹。 但如今,在玉环这个土地要素特别稀缺的地方,如何转型升级,则是汽摩配企业面临的又一难题。 向技术要附加值,在这场突围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今,一批有远见的玉环汽摩配企业家早已率先而动,采用更先进的进口设备,引进高层次的人才,研发高科技的产品,来打赢这场“突围战”—— 在浙江凯名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车间,崭新的生产设备一字排开,宽阔的车间里只有一名员工穿梭在8台数控机器间,只见机械手臂在辗转腾挪之间,很快完成了抓取、打磨等环节。 “原先8台机器正常运作需要6名员工,现在一个人就可以了,为我们节省了劳动力成本,生产效率也提高了2倍以上。”公司总经理周建国说。 浙江中兴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在去年孵化了“台州市500精英A类企业”九桔科技,使国产“高速动车车辆减震器”提前走向机车厂。 浙江中兴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总务科长张锋说,目前他们研发出的仿真模型软件,可以指导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材料,代替了原先的人工调试,极大节省了零配件安装调试的时间。 创新,永远是产业发展的“硬核”和实力。 浙江正奥汽配有限公司是最早涉及铝摆臂生产的民营企业,拥有省级院士工作站和省级车辆轻量化材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凭借高超的铝锻工艺,成为铝摆臂领域不可替代的存在。 “我可以很硬气地说,从我这边出厂的产品就是优质品,因此也有了议价权,相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我们的产品价格可以高出10%-15%。”王仁锦说。 根据玉环汽摩配行业协会对30多家规上零部件企业的抽样调查,当前,企业研发投入占产值的比重从2013年的2.13%逐步增长到2016年的4.68%。 一切都昭示着,玉环汽摩配产业正在酝酿着新一轮的勃发! ■标杆人物 郭健辉:先发制人,摆脱舒适圈 【人物名片】 郭健辉 玉环市汽摩配行业协会会长 浙江金辉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者: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玉环汽摩配产业是否受到影响? 郭健辉:今年1到8月,玉环汽摩配产业出口总值为51.54亿元,同比增长3.58%,这说明玉环汽摩配产业的整体产业基础还是比较扎实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