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极分化严重 末位淘汰开始 新势力需要少浇凉水多加油(2)
时间:2019-11-15 20:3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在7月C-NCAP发布的成绩中,小鹏G3、蔚来ES8、威马EX5均获得了五星评价。一定程度上,造车新势力三巨头车企也代表了这个团体的未来。针对目前它们所面临的诸多困境,一位汽车行业人士表示:虽然造车新势力产品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占比还很小,但头部企业的发展势头不容忽视,相信再经过2~3年的努力,部分企业会取得阶段性成功。 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曾公开表示:“对蔚来而言,这几年最大的困难不是融资,不是研发,不是销售,也不是公司管理,而是社会上一些不理性、不信任的声音。蔚来是一家正常经营的公司,8月和9月销量都超过2000辆,单车售价约40多万元,还有一些服务费方面的收入。如果今年蔚来能够销售两万辆车,总销售收入将达到百亿元规模。”根据蔚来官方公布的数据,今年10月,蔚来ES6交付量为2220辆,今年已经累计交付6829辆。 头部造车新势力车企正在奋力奔跑,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还会有很多造车新势力车企新车上市。“我觉得新势力不是没有机会,是有机会的,就看你自己怎么做,这是一场长跑,你要有这样的一种胆略。”对于当前市场的情况,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如此表示,并呼吁公众要多给造车新势力一些耐心。 ■危机之时更要守住阵地 消费者见证着造车新势力车企的起起伏伏,而它们又成为汽车行业大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造车新势力作为我国汽车行业中涌现的新生力量,为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与共享化变革带来了鲶鱼效应。”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一句话道出了它们存在的积极意义。 赵英表示:“造车新势力面临的压力来自多方面。第一,汽车市场整体不景气,对所有企业都有压力。第二,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之后,造车新势力车企就得靠自己的竞争力。第三,由于造车新势力车企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缺乏竞争力。” 不过,针对造车新势力车企目前面临的共性困境,有行业人士表示,造车新势力内部必将实现优胜劣汰,头部企业会拥有光明的未来。一方面,造车新势力前期已经积累了一批用户,初步建立了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作为汽车革命的拥护者,它们与传统汽车的融合更加深入,并且随着逐渐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都在不断成熟。安庆衡也谈到,在研发方面,与传统车企相比,造车新势力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更能把握新时代汽车发展的方向,能够更好地结合互联网。不少造车新势力已像互联网公司一样,探索“粉丝经济”、社区化成长模式。此外,造车新势力的领导者思路更加开放、超前,尤其在智能网联领域的表现更为激进,给中国汽车产业智能网联化变革注入了新的基因。 的确,小鹏汽车成立的初衷,就是要重新定义智能网联汽车这个新物种,通过智能化与用户进行更紧密地沟通,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与传统车厂不一样的体验。 近日,蔚来也宣布与Intel旗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蔚来第二代整车平台打造L4级别自动驾驶车型。通过此次合作,蔚来将成为全球范围内首批在量产车型上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的品牌,继续保持在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先优势。 在之前举办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也谈到:“近年来,汽车产业诞生的造车新势力,并不是简简单单觉得有金可淘,更多是能够参与这个产业历史性变革的重大机会。现在大家对造车新势力的怀疑大于两年前的期待,这是很正常的心态。”他也强调,大浪淘沙,中国汽车产业一定会培育出新生力量。 ■抱团取暖或成第三条道路 不可否认,造车新势力车企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活力,并对我国汽车产品正向研发和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未来,造车新势力车企到底该如何渡过难关?是否会有第三条道路?原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激烈的市场竞争留给造车新势力的生存空间并不大。从长远来看,开放合作、联合重组是目前造车新势力车企的惟一出路。”他还提到,“企业的开放合作可以从产品、技术、人才以及相应的资源有偿共享、优势互补开始,就是所谓的抱团取暖,进而形成资本和资产的合作,达到优势互补的联合重组,形成一体化、集团化的竞争实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