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汽车前三季度巨亏26亿元 危机何解?(2)
时间:2019-11-13 17: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作为一个重创新重研发的产业,技术投入对汽车行业来说起着关键作用,力帆此前也在2018年年报中称,公司主要以现有产品升级及电动化为主,先后启动了6个研发项目,但为何研发团队人数在一年之内会出现近两百人的下降?研发费用虽然较上年上涨17.04%,可为何在四项费用中占比最低?《商学院》记者就以上问题致电力帆企划部,对方未予回复。 值得引发思考的是,力帆汽车近年被频繁质疑品控问题。《商学院》记者在车质网上看到,截至目前,力帆共有399条投诉,被投诉最多的主要是2017款力帆轩朗和2016款、2017款力帆迈威。 其中,轩朗主要存在刹车失灵、发动机漏油、无法启动、抖动以及变速器顿挫、异响、前后桥及悬挂系统跑偏等问题;迈威主要集中在发动机异响、熄火、抖动、故障灯亮、变速器异响与车身附件及电器电路故障、车身生锈等方面。 根据车质网对力帆所有车型投诉的统计,涉及车身附件及电器的投诉占比34%,涉及发动机的投诉占比28%,涉及变速器的投诉占比10%,涉及制动系统的投诉占比9%,甚至因轩朗车辆转向及制动系统失控导致车子冲入水库造成2人死亡的悲剧。 重点布局的新能源也未能幸免。车质网披露,去年6月下旬,力帆乘用车因存在“P”挡定义功能与倒车换挡逻辑易引发误解的问题决定召回部分力帆330EV1、330EV2、650EV1纯电动汽车共6431辆,其中,2018款力帆650EV1纯电动汽车被召回1405辆,而该款车型是力帆汽车面向C端推出的第一款新能源汽车。 某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在接受《商学院》记者采访时说,力帆当前大幅亏损主要是因为没有好车,现有车型卖不出去。当记者追问是否是质量有问题时,他反问道:“你觉得呢?质量好能卖不出去?” 《商学院》记者也就品控与央视财经报道的多家4S店关停等问题向力帆股份企划部求证,对方均未作回复,表示目前处于敏感期,近期会就11月6日举行的“重庆辖区 2019 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里投资者所关心的公司治理、发展战略、经营状况、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发布公告,但截至记者发稿,相关公告仍未公布。 共享汽车盈利待考 除力帆令人担忧的品控问题,力帆对汽车业务未来的布局规划也尚需冷静考虑。2018年年报中,力帆将公司发展战略调整为“逐步实现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汽车后服等用车服务供应商的转型升级”。 除了回归摩托车业务外,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基于公司目前已有的盼达用车、移峰能源等新能源汽车出行服务板块,逐步建设和完善汽车后市场服务和汽车金融服务体系,打造出行服务、能源服务、后市场服务及金融服务的产业生态圈”。 盼达用车即重庆盼达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力帆股份旗下的分时租赁项目,2017年开始在重庆、杭州、成都、郑州、绵阳、济源、广州等地逐步运营。移峰能源则从事电动车充换电设备制造、新能源站建设工作,截至2017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34座能源站,将以安全可靠、可大范围推广的电贩柜为主要研发方向,集充电、换电、储能于一体。 虽然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9年1月共享汽车研究报告》,盼达用车与首汽集团旗下的GoFun出行、上汽集团旗下的EVCARD共同占据共享汽车市场前三名,但我国当前共享汽车行业渗透率还不足1%。而力帆将共享汽车与能源站建设作为打造产业生态圈的基点,可能需要先看看市场需求和成熟度。 来自埃森哲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对共享汽车没有那么大的兴趣,完全依靠共享汽车出行的消费者占比只有6.5%,保留私家车但主要靠共享汽车出行的消费者占比33.9%,使用私家车和共享汽车出行各占一半的消费者占比为36%,多数情况下依靠私家车,偶尔使用共享汽车的消费者占比20.9%。“可见,共享汽车还远未成刚需。”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贾新光告诉《商学院》记者。 埃森哲相关调查数据图 更关键的问题是,分时租赁模式下的共享汽车目前还处于烧钱阶段,汽车分析师张翔告诉《商学院》记者,分时租赁的商业模式还不成熟,当下不具备大规模铺开的基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