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跃哲谈:造车得"伸向黑暗的地底","比惨"赢不来尊重
时间:2019-11-13 13:2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我们尊重造车新势力的“造车梦”,但这并不意味着也要鼓励它们在违背汽车产业规律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感叹造车不易之余,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汽车行业对产品技术和安全性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企业造车能力的打造绝非一日之功。 诚然,大多造车新企所选择的新能源汽车,对于攻克传统的燃油发动机和变速器技术已不再是必须,但汽车行业并未因此降低对产品技术和安全性的要求,在车身、底盘、电子电气等系统部件上依然按照原来的高标准进行打造,而企业在这些基础技术上的提升也绝非一日之功。 日前,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走访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了解到,该部门十多年来持续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形成了从概念开发、造型到结构设计、零部件试验直到整车试验的完整研发体系。 对于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坚守,一汽-大众技术开发部的众多工程师,特别是那些工作经历超过十年的专家坦言,“看到一汽-大众在技术开发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用这个比喻启迪后人,越是想仰望星空,越得脚踏实地,所有的梦想都是靠实打实的努力和付出换来的。 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一汽-大众不仅掌握了大众集团完善的产品开发流程和标准,用实力赢得了大众和奥迪认可和尊重;而且还让企业在今年汽车市场整体下滑的不利局面下赢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 拥有跨国车企作为技术背书的合资公司尚且如此,那些几乎从零起步的自主品牌,更是付出了外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以长城汽车为例,近30年前,它从一个靠敲敲打打艰难度日的汽车改装厂起家。为了能够发展起自己的全体系核心竞争力,长城汽车多年来一直坚持研发“过度”投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系统研发体系,加大在核心零部件方面的开发应用。现如今,长城汽车在汽车核心的底盘、变速箱、发动机等核心关键技术上,已经完全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为了进一步夯实技术实力,长城汽车秉持着“过度”投入的理念,还在不断地加大研发投入。据了解,长城汽车未来5年将投入超过300亿元的研发费用,为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提供领先的技术支持;同时,面对以智能、网联、电动和共享为代表的汽车“新四化”浪潮,长城汽车还将与国际科技巨头合作,进行最前端的超级技术研发。 无独有偶,一汽-大众在面对汽车产业和“新四化”变革时,也极富前瞻地在技术研发上提出“全价值链本土化研发”,力求实现对新能源、车联网和智能驾驶等创新研发能力的全覆盖。 在技术积淀与安全流程上占得先天优势的传统车企,如今又加大在新能源和新技术上的投入,这无疑给造车新势力未来生存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此外,受新能源补贴退坡、汽车销量增速明显放缓等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潮正在加速退去。在如此严峻的发展形势下,“比惨”或许能够赢得短暂喘息的机会,但赢不来尊重,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技术、资金等问题。对此,原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司副司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书林曾给出诚恳建议:“希望企业少一些浮躁和幻想,认真思考今后的出路,主动及时做出应对危机的决策”。也许,是时候认真考虑一下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跃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