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戰新能源汽車產業房企蜂擁入“圍城”
时间:2019-11-04 13: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牽手華泰富力也要造車 資本對汽車產業的青睞從不掩飾,早有家電企業資本,現有房地產企業資本。近日,富力集團參股華泰汽車,攜手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已成為繼華夏幸福、寶能集團、碧桂園、萬通地產、萬達集團、冠城大通、大名城、恆大集團之后的又一家入“圍城”的房企,地產商哄搶新能源汽車產業蛋糕之勢已成。 新能源迎來高速增長期且空間巨大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國新能源汽車在迎來政策利好的同時,更是迎來了銷量集中爆發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中國汽車銷量共計2808.06萬輛,連續10年蟬聯全球銷量第一,盡管同比出現下滑,但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今年前五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8.0萬輛和46.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6.0%和41.5%。增長異常迅猛。 除了迅猛的增長外,更關鍵的是,新能源汽車隻佔汽車總量的1.09%。數據顯示,2018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61萬輛,與2017年相比,增加107萬輛,增長70%。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11萬輛,佔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06%。相比起中國2億多輛的汽車保有量規模,空間巨大。 隨著一系列有助於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規劃政策的陸續發布,未來五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還將繼續增長。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量方面,預計到2020年有望達到174.5萬輛(僅含BEV及PHEV),到2023年達到393.8萬輛,2025年達到649.3萬輛。 醉翁之意在於房而不在於車? 在新能源汽車的一片欣欣向榮中,資本蜂擁而至,互聯網造車、房企造車好不熱鬧。 自2016年9月30日,京津兩地啟動樓市調控措施,正式拉開新一輪全國房地產市場調控大幕,過去幾年全國出台了數百條調控政策,來抑制房地產市場過熱。中央對樓市的調控思路也從“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變成了“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去掉“過快”二字,中央的態度不言而喻——隻要房價反彈必然要進行政策管控。 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政策日趨嚴格,房企拿地難、拿地價格高。另一方面房企本身的資金壓力,金融監管日益嚴格,導致房企融資也受到了限制,融資渠道逐步收緊等,房企轉型也勢在必行。 在這樣的背景下,地產商選擇進軍造車領域,似乎並沒什麼不妥。不過,相比起互聯網造成動不動喊著顛覆傳統不同,“房企跨界造車”就顯得意味濃厚。因為,新能源項目的拿地比起房地產拿地,要容易得多,於是有關房企“醉翁之意在於房而不在於車”之說甚囂塵上? 仔細推敲,不無道理。房企在宣布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后,便迫不及待地規劃生產項目,開啟了一系列“圈地”運動。比如恆大在收編FF后宣布未來十年在中國華東、華西、華南、華北和華中地區建設五大研發生產基地。比如寶能集團在西安、廣州、昆明、杭州、武漢等地規劃了新能源汽車項目,總投資規模大約1300億元,規劃總產能不低於250萬輛。 1 恆大 “恆大速度”在汽車業復制 作為地產商的巨頭,恆大出擊新能源的速度讓業界瞠目,真正詮釋了和時間賽跑,唯快不破的生存法則。 6月29日,恆大新能源汽車集團國能93車型量產下線儀式在天津舉行,世人再次見識到“恆大速度”,隨著國能93的下線,標志著不僅在瑞典特羅爾海坦,恆大在國內的生產線也已具備了大規模量產的能力。 近一年來,恆大用買買買之路數,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造車的決心和執行力首屈一指。從入主瑞典NEVS、電池企業卡耐公司,與頂級超跑科尼賽克組建合資公司,收購荷蘭e-Traction、英國Protean掌握商乘輪轂電機技術,再到廣州南沙、沈陽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生產基地、輪轂電機研發生產基地、動力電池工廠三大基地,直到國能93車型量產下線。更關鍵的是,在售后服務環節恆大也重要布局,包括去年9月入股廣匯集團成為其第二大股東,擁有遍布全國的汽車經銷渠道和1200多家4S店,完善其終端銷售能力;今年1月設立充電樁科技公司,完善終端服務與運營能力。 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恆大已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完成了“整車研發制造+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銷售及售后服務”的全產業鏈布局,向著其“力爭3-5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的宏偉目標挺進。 2 碧桂園 打造汽車產業創新生態圈 相較於其他房企,作為全國NO.1的碧桂園在轉戰新能源道路上,顯得拘謹務實得多。 作為2017年順德重大招商項目,順德新能源汽車小鎮由碧桂園負責投資、規劃、開發、建設、運營,引入中國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因地制宜發展的產城融合特色小鎮,是順德科技創新、產城融合的示范項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