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牌动真格重组成趋势汽车业进入解构与重构新阶段(3)
时间:2019-10-30 06:4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在此过程中,汽车企业都应从过去追求单纯的规模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具备制定长远战略规划的能力极为重要。”师建华如是建议。 ■走向更集中是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残酷的‘淘汰赛’已经开始,而且不仅是国内的一些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制造商,个别跨国车企也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强调,经济下行给汽车产业带来的大变革未必是坏事。“没有规模产量和技术、平台的支持,过多的制造商只能引起产业过剩。中国汽车产业长期持续的发展,要求车企能够做强做大。”付于武如是说。 “重组已成必然,中国汽车产业走向集中是趋势。”安庆衡也持同样的看法。在他看来,我国想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产品、储备新技术。汽车产业走向集中,能够将分散的行业资源、资金资源、人才资源集中起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在国际汽车产业制定规则时掌握一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落后车企的退出,将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的情况。“一些落后产能经过若干年运转之后,不但自身没有任何收益,而且把相关资源的提供者(如提供土地支持的地方政府、提供资本支持的银行等)也害得不浅。”安庆衡直言,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地方政府和产业资本也会减少投资浪费的现象。 曹鹤表示,这一轮产业调整引发的洗牌还将倒逼汽车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在整车领域形成几家实力强劲的企业集团,与国际汽车巨头同台竞争,更重要的是,实力强劲的整车企业能够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品牌的集体向上。目前国内零部件企业也面临存量市场竞争,依靠固有的关系配套已难以更好地生存,惟有加强自主创新,创建国际知名品牌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引领行业发展。 “从国际市场发展来看,走向集中是一种趋势。”安庆衡认为,在全球范围内,产业集中化趋势已成共识,而且汽车产业集中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基于此,应集各方之力推动产业集中化发展,联合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强资本应用与技术创新。 ■坚定信心迎接新一轮增长 “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调结构一般不会出现在高速增长期。”董扬指出,国民经济调整引起部分中低收入家庭收入下降,这对汽车市场产生明显影响,且此种影响将持续一段时间,全行业应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电动汽车、自主创新、中国品牌三大内生动力增长强劲,汽车行业应保持自信和定力,持续不断努力。“3000万辆不是中国车市的天花板,中国汽车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董扬肯定地说。 付于武也指出,中国市场当下经历的不是拐点,而是平台调整期。“中国汽车产销量不会止步于3000万辆,中国汽车市场的空间,大概在4000万辆。”付于武强调,大家对中国汽车市场要有信心。 为应对当下面临的挑战,安庆衡建议,无论是大型整车企业还是中小型零部件企业,都应将自主创新作为第一战略。存量市场与增量市场不同,需要依靠高技术、高品质和低成本,只有创新才能解决问题。此外,外部环境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汽车产业的关税问题会影响企业的核心利润,企业要抓紧时间搞自主创新,只有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保住利润、持续发展。 在行业层面,安庆衡认为,国家应鼓励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尽早结束100多家企业共存的局面,适度构建政策壁垒,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一方面,加强对汽车产业的准入管理,对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设定准入条件,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另一方面,推动部分难以为继的弱势企业退出,促进形成适度集中的市场新结构。 “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系列的结构调整,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这正是应对市场增长放缓、面对存量竞争的必经之路。”曹鹤相信,经历过这一轮结构调整、优胜劣汰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必将以更强大的实力和前所未有的信心,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增长期,朝着汽车强国的目标迈进。(施芸芸) (责编:鄂智超、李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