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专家呼吁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尽快出台 第三届 3·15汽车消费论坛暨推动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出台座谈会在京召开

  

专家呼吁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尽快出台 第三届 3·15汽车消费论坛暨推动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出台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9年9月11日,由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主办、车质网协办的“第三届3·15汽车消费论坛暨推动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出台座谈会”在北京举办。座谈会上,相关标准起草参与者、环保专家、法律界人士、学者、资深汽车行业专家等十余位嘉宾,就车内空气质量目前存在的问题、强制标准迟迟未能出台的原因、消费者应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座谈会由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郝庆丰主持。

  大体量下的高关注度

  2017年的一个民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上的在售车型超过4600款。结合越来越快的车型迭代速度,目前在售车型将更多。而公安部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汽车保有量2.5亿辆。

   

专家呼吁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尽快出台 第三届 3·15汽车消费论坛暨推动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出台座谈会在京召开

  在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宋广生看来,虽然部分业内人士在2003年就关注过车内空气质量,但随着汽车市场前些年的井喷式发展,制定车内空气质量相关标准的目的,已经从最初的防止汽车产品的粗制滥造,发展为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安全驾乘环境诉求的阶段。

   

专家呼吁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尽快出台 第三届 3·15汽车消费论坛暨推动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出台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与理论研究部主任陈剑则表示,安全权是消费者的首项权利,近年来,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关注,有关消费纠纷比较突出。我们呼吁和期待尽早出台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切实加强对消费者保护。建议从保障消费者安全权出发,与时俱进研究车用材料,制定标准限值。从有利于消费维权出发,完善在用车检测方法,促进鉴定便捷化。从规范材料使用出发,建立车用材料环保报备案制度。希望行业企业在售车同时,出具车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

  虽然《GB/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实施后,通过中消协的监测,整车企业推出的产品有一定的改善,但效果有限,2017年左右消费者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再次出现高峰,也说明消费者对这一隐患可能带来的对其安全权的侵犯,越来越重视。

   

专家呼吁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尽快出台 第三届 3·15汽车消费论坛暨推动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出台座谈会在京召开

  如果将消费者的感知进行量化,车质网的数据显示,车内异味已经成为2010年至今年8月,车质网十大汽车质量热点问题之一。车质网研究院总监张越甚至指出,在一些舆论节点上,消费者对车内环境的关切程度会达到峰值,随之而来的就是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向汽车企业主张排除污染隐患。

  车内环境检测争议多

  

专家呼吁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尽快出台 第三届 3·15汽车消费论坛暨推动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出台座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会长河山介绍,就汽车产品而言,在一些维权案例中,就存在对其本身是奢侈品还是消费品的争议。在此情况下,消费者遇到车内空气污染时的检测阻力就变得更大。但他也强调,一旦消费者认为自身权益受到损害,还是应该主张家用汽车也是消费品,并用相关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具体到鉴定和评价环节及标准,陈剑表示,目前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并不多,且检测费用高,部分机构不对个人出具检测报告,等等,都是消费者维权时的技术难点。而另一大影响维权的因素,则是车内环境与消费者患病的关系如何证明。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开展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进行跟踪研究。

  事实上,导致消费者维权或者是维权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强制标准的缺失。据了解,目前环境保护部发布的《GB/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HJT 400-2007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是评价车内空气质量的权威检测标准和方法。前者中规定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和丙烯醛8种检测物质及其限值。

  但是,前者作为推荐标准,并不能强制要求所有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汽车产品。该标准在2016年出台《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并提出,该推荐标准已经升级至强制标准,且拟于201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时隔两年,该强制性标准屡次爽约。

   

专家呼吁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尽快出台 第三届 3·15汽车消费论坛暨推动车内污染强制标准出台座谈会在京召开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