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2025年是中国汽车的大决战时刻?(2)
时间:2019-09-10 23: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而私家车的淘汰速度会远远落后于此,预计会从2030年开始,从一二线城市淘汰式替换,而到2040年左右,推进到四线城市。以上的主要是指乘用车板块,除城市物流车和公共服务用车之外的商用车板块速度将明显滞后乘用车,预计其进度和私家车替换时间进度有较强的重叠。如果新能源汽车发展顺利,燃油车预计会在2050年左右实现自然淘汰。 是腾飞点还是滑铁卢 在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会发生哪些变化,产生哪些机遇和挑战呢? 第一个关键的领域是新能源汽车。当前,已经有多家机构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做了预测研究。2015年,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预测中国会在2045年实现全部电动化目标,而在2025年之后,电动汽车将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彭博新能源财经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摩根士丹利则认为205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会达到一个峰值,在全球销量中占比达到90%。 但是,如果内燃机技术进步,同时电池技术无法有效提升,电动车前景将会比较悲观,后者的占比在全球销量中不会超过10%,且在2025年会逐步下降。 研究机构认为,中国汽车在2010-2018年进入了稳中减缓的发展阶段,而从2018年以后,销量增长预测将要重新考虑。大致预测是,在2020年、2025年、2030年、2040年、2050年,中国国内汽车年销量分别是2800万辆、3500万辆、3900万辆、4000万辆。保有量在2050年左右达到饱和,千人保有量将达到370辆/千人。这将是一个关键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等机构的预测显示,中国乘用车未来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的饱和值在300-400辆/千人之间,这会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500-600辆/千人的比例。 中国工程研究院的测算显示,传统燃油车车未来至少仍有35%-40%的节油潜力,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轻量化车身等技术综合实现。但在2025年之后,传统内燃油车的单车油耗降幅将非常有限,从2017年-2025年将是燃油车单车油耗下降迅速的阶段,五年综合下降幅度超过4%,而之后每5年的下降幅度可能不超过0.5%。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大部分机构都认为,2025年度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在这个时间点上,中国汽车市场将逐步进入饱和阶段,而技术是否能有突破性发展将成为决定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水平的核心,这也意味着,2025年可能成为真正的腾飞点,也可能是失败的开始。 而对于燃油车来说,2025年也是一个技术临界点,如果在这一年之后,燃油车没有技术上的进步,也面临着生死变化。但相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技术更为成熟的燃油车还是会有市场,但替代性燃料汽车会出现。显然,中国车企在2025年的近乎“决战”的停止销售燃油车,其实风险十分大。 在促使中国汽车公司和政策制定者将2025年作出关键年份的原因还有一个,2025年被认为是电动车的拥有成本将低于燃油车。 有研究报告测算预测,在2024年,电动车汽车的成本将会和燃油车缩小到5000元之内,而到2025年电动车的成本优势将会出现。但这同样也取决于电池技术的进步,能否突破目前的技术天花板和成本瓶颈。 走向强大的决战时刻 但对中国汽车而言,2025年还有另外一层意义,这也是所有战略的出发点和根基。2025年是中国“十四五”发展计划的收官之年,在中国的汽车发展规划和制造业发展规划的纲领性文件中,都明确的提出了一个目标:到2025年,中国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 在官方的定义中,什么是“汽车强国”呢? 这在2016年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有明确的解释和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智能网联汽车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在零部件领域,届时要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中国自主品牌上,到2025年,若干中国品牌汽车企业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此外,在网联汽车、电力电池等诸多方面都有细致的目标。 在2015年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这个目标更为细化,要求是“到2025年有两家整车企业销量进入世界前10”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指标——提升汽车产业占据GDP的占比。2017年政策发布前夕,中国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1.53%,而汽车强国一般在4%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湖南汽车工程职院为企业进行员工技能培训
- 下一篇:行业拐点临近 机构建议“增配”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