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车陷困境 所有内部董事掐点密集减持套现超20亿
时间:2019-05-20 13:0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5月15日,吉利汽车要求员工“自愿”降薪,以及为清理国5车库存、强制有行政职务的干部买领克01等车型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公司当晚回应称,系中高层干部自愿加入经营共担激励机制,没有所谓降薪情况出现。
瞄股网5月17日:沪指来到 2960-2980 点压力区间 今日可申购新股:无。 今日可申购可转债:无。 今日可转债上市:一心转债。 今日... 不过,即使把网传内容放一边,仅从眼下国内汽车行业的景气程度,以及公司最近披露出的财报、销售公告、高管近期动作等信息看,吉利汽车未来销售和业绩前景,也着实令人忧虑。 车型青黄不接 销售或遭遇“量价双杀” 根据吉利汽车5月8日发布的4月份销量数据,公司当月出货量10.4万辆,环比3月下滑17%,同比下滑19%,远高于前四个月同比9%的下降幅度。可见,吉利汽车的销售不仅下降,而且在加速滑坡。 从行业层面看,产销整体下行的压力也没有得到任何缓解。 中汽协5月13日发布的4月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显示,4月我国汽车销量198.05万辆,同比下降14.61%,前四个月累计销售835.33万辆,同比下降12.12%,乘联会的最数据也显示,4月狭义乘用车零售150.8万台,同比下降16.9%。因此,无论从单月数据还是今年累计数据来看,吉利汽车销售下滑的速度,皆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销售结构看,4月份吉利汽车主力核心车型的销量在所有车型中下滑幅度更大,普遍降幅达20-50%。 吉利“帝豪”系列销量同比下跌40-50%,其中帝豪1.08万辆,同比跌46%,帝豪GS7300辆,同比跌41%,帝豪GL6600辆,同比跌48%。SUV的主打车型“博越”的批发销量为1.75万辆,同比下降24%。 领克02(2000辆)和领克03(3000辆)销量的增加,使得“领克”品牌月销量达到9100辆,同比增长7%,但该系列旗舰车型领克01的销量则同比出现了55%的大跌。 帝豪、博越等曾经热销的车型不再受市场青睐,同时“缤越”、“缤瑞”、“几何A”等新车型销售的增长尚不能完全填补由主流车型销售下滑带来的缺口。 行业的持续低迷,使得更多的消费者持币观望,以等待新一轮降价潮。对厂家而言,由于降价预期已显现,现阶段失去压库存动力,更多的转而选择降价去库存。 由此看来,眼下吉利一方面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峻销售形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跟随降价,可谓量价双杀。 实际上,销售缺乏后劲,或许早已埋下隐患。 “最不重视研发的主流车企” 研发能力对于主机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来自于长期、高强度的资金投入,“烧钱”研发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研发能力一旦落后,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够赶上。 从研发角度看,无论是投入金额还是投入力度(占营收比例),在目前的主流车企中,吉利应该算得上是“最不重视研发的企业”。 以2018年为例,根据公司年报,当年吉利汽车营业收入1066亿元,研发费用5.49亿元,无形资产摊销(已资本化的产品研发成本)13.78亿,合计约19.3亿。 新浪财经统计了包括上汽集团(26.030, 0.32, 1.24%)、广汽集团(12.140, 0.33, 2.79%)、比亚迪(51.470, 0.18, 0.35%)、长城汽车(8.900, 0.14, 1.60%)、长安汽车(8.080, 0.08, 1.00%)等以乘用车销售为主的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吉利汽车进行对比如下。 可以看到,2018年,几家主流上市车企中,吉利汽车以19.3亿元的研发金额排名垫底,并且数额显著低于其他竞争对手;在投入力度(占营收比例)上,除了与规模8倍于自己的上汽接近外,基本只是其他主流乘用车上市公司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左右。 吉利2018年高销量、高利润背后,研发投入匮乏的弊端,已经在竞争中逐渐显现。作为主流车企中最不重视研发的车企,吉利汽车的销售和业绩可持续性令人堪忧。 所有内部董事掐点密集减持 套现超20亿元 不知是不是因为意识到了公司已步入衰退通道,包括李书福在内的所有非独立董事,在2018年报刚刚披露完,就集体掐点减持,该现象在吉利上市以后极为罕见。 4月11日,吉利发布完年报、刚进入减持窗口期,4月12日起,公司董事会主席李书福、副主席杨健、李东辉、执行董事洪少伦、桂生悦、魏海、安聪慧等,除独董外的所有董事均减持了所持公司股份。 根据Wind数据和新浪财经的统计,4月12日至23日的12天时间内,上述人员先后分19次,净减持1.22亿股,累计套现金额达20.65亿元。 如此密集的巨额减持也不可避免的对公司股价造成了冲击。高管集中减持后,吉利汽车股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跌幅就超过了2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