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丢掉情怀的汽车之家令人唏嘘(2)
时间:2019-09-05 03:5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会员费越来越贵,加上汽车之家商业化的步子越来越快,其平台的内容质量也是每况愈下。所以其提供给汽车经销商的线索质量,也大不如前,这也间接导致了经销商的获客成本节节攀升。 关于汽车之家的内容质量下滑,很多网友、车友在互联网上轮番吐槽,对汽车之家进行了口诛笔伐。而吐槽的内容一般是:曾经的汽车评测类文章,早已被各种丝袜美腿,车模网红之类的信息所替代。甚至有车友爆料,你甚至很难再到汽车之家上,找到一篇纯粹的分享汽车的干货文章。 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营销类的软文,到处都是满满的套路。而在这个过程中,套走的却是用户的隐私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用户会受到各种骚扰电话的狂轰滥炸。 而因为获取线索的质量不高、广告投放的成本居高不下,很多经销商不得不放弃了在汽车网站投放广告获取线索的推广方式,而主要通过主机厂集采的方式进行打包投放。 过低的转化率,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汽车经销商的这部分广告的投入入不敷出。而近几年不景气的车市,加上汽车之家对汽车经销商上涨的会员费用,让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激化。 接二连三,这些汽车经销商纷纷因为汽车之家高昂的会员费,以及在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会员费不断上涨的运营规则,与汽车之家划清界线,老死不相往来。这无疑是外界对是汽车之家的无声控诉与集体讨伐,更是把汽车之家推向了合作的汽车经销商的对立面,也把汽车之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其实,汽车之家遭到集体抵制并非偶然,这与平安系的资本进驻以后,其大刀阔斧的进行运营策略调整、雷厉风行的执行快速变现动作的作风有莫大的关系。对于强势的资本方来说,平安想要的已经不是过去所追求的汽车爱好者情怀、优质甚至极致的用户体验,而是赤裸裸的追求现金流。而汽车之家平台上的经销商,这个时候只不过是其割韭菜、快速变现的一颗棋子。 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因为今天的汽车之家,无论从内容还是业务上,早已不再是昔日的汽车之家了。而其拐点发生在3年前,中国平安像野蛮人一样入主汽车之家的那一刻。 对于汽车爱好车来说,早年的汽车之家,一直是互联网上的一股清流,是随时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汽车信息、能够交到知心的车友、极有归属感的地方。而这一切,也伴随着平安入主汽车之家后,以及汽车之家创始人团队的相继离职,逐渐消失殆尽。 虽然从汽车垂直网站群雄逐鹿的PC互联网年代,汽车之家,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成为行业最顶级的流量。也在易主平安后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就创造了市值翻三倍的财富神话。但是,在于见看来,这对汽车之家的发展来说,只是看起来是很丰满、很漂亮的经营数据。却也给汽车之家的潜在危机,埋下了伏笔。 因为,商业化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汽车之家业绩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汽车之家用强势的商业化手段,让这个原本充满情怀的平台,人情味不再,甚至让用户所到之处,广告泛滥,寸草不生。 如上文的分析,其广告收益比重过高,且该类盈利模式,也几乎因为经销商的联合抵制与集体施压走到了穷途末路。所以,这个从业绩到财富都已经发展壮大的独角兽,如今已经走到了战略选择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商业模式变革的艰难抉择。 虽然汽车之家2016年入主平安后,其走上转型之路,业绩也翻倍增长,但是其营收结构并没有太大变化。而且,因为其不断抬高的会员费,也受到经销商、付费会员的广泛诟病。而更多的经销商,则是选择了默默的放弃汽车之家的广告渠道资源,转战其它流量红利的垂直媒体平台。 所以,汽车之家也一直在寻找广告线索之外的吸金方式。其Q2财报也显示,线上销售收入为3.91亿元,同比上涨97.2%,而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数据产品和汽车金融收入的增加。也有种种迹象表明,汽车之家正在加大金融产品的投入。 只是,这时的汽车之家,为了寻找出路,仿佛从一个因为陈旧老套、遭人诟病的模式,进入了另外一个更加极端、更加恐怖的恶性循环,甚至在商业化的道路上走上了一条有去无回的不归路。 例如汽车之家APP首页的“借钱”产品、“家小贷借款平台”等,从其页面导航可以看出,仅仅与其合作的现金贷平台,数量就高达19个。而近期也有财经媒体曝光,汽车之家在中国平安金融产品的主导下,为“高利贷”平台导流,甚至倒卖所谓的商家线索,也即用户的电话号码谋取暴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