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银行业首获汽车金融牌照

  对于汽车金融市场而言,近期最受关注的消息莫过于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获批开业。不同于以往汽车金融牌照持有者均为汽车公司、主机厂商等与汽车产业相关联的实体企业所设立的汽车金融公司,此次获批成立的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令银行业实现了在汽车金融领域牌照零的突破。同时,作为消费信贷中一类重要的场景,产销走向低迷的汽车产业随着银行在汽车金融领域更加独立、精细的运营,预计将迎来更为强劲的发展助力。

  公开信息显示,事实上,早在2002年,平安银行就成立了汽车金融事业部,专注提供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比2004年成立的行业内首家持牌的汽车金融公司——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还要早两年。此次成立汽车消费金融中心,将其汽车金融业务板块独立化、牌照化运营,将有利于内部资源的调配,进一步促进汽车信贷服务的规范升级。

  一直以来,商业银行与汽车金融公司都是汽车消费信贷领域最为瞩目的两大零售金融服务机构,尽管这些年来,融资租赁公司与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等机构崛起,对汽车信贷布局加速,但前两者的市场占有率仍占据更高的比例。

  根据第三方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鲸准(Jingdata)的统计,截至2017年,国内55%的个人汽车消费金融由商业银行提供,汽车金融公司约占32%的市场份额,此外,10%的市场份额由融资租赁公司占据。

  能够看到,市场上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有相关的汽车信贷业务,《金融时报》记者走访线下各汽车品牌的4S店时也发现,除了品牌方自有的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的信贷产品外,经销商还会与两至三家商业银行合作,提供汽车分期服务,在与工作人员沟通时,他们也会主动将银行汽车信贷产品情况予以告知。

  根据罗兰贝格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金融的渗透率将超过50%。专业化、精细化经营已是汽车金融未来发展的重心。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的成立,也是商业银行汽车金融迈向更为长远、专业的专营路径的重要一步,有助于打造更具影响力的汽车金融品牌。

  银行业首张汽车金融牌照的落地对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那么,更多商业银行有了汽车金融牌照后,与汽车金融公司是否将形成更为同质化的竞争?

  有分析认为,应对两者区别看待。传统持牌汽车金融公司的服务对象多为汽车产业链上包括零部件生产商在内的各类企业,其业务除了面向消费者的零售汽车金融外,还有面向经销商、生产商的经销商汽车金融,涵盖了展厅融资、维修设备贷款、库存融资等具体业务。

  从监管部门给出的业务准予范围也能够看出两者的差异之处。深圳银保监局在批复中同意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经营三大类业务——购车及汽车融资相关的贷款业务、汽车融资项下的咨询代理业务以及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的与汽车融资相关的其他业务。

  而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在开业之初则被准许提供购车贷款业务,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包括展示厅建设贷款和零配件贷款以及维修设备贷款等),转让和出售汽车贷款应收款业务;为贷款购车提供担保;与购车融资活动相关的代理业务等8项金融服务。

  因涉及汽车这一特殊标的,汽车金融在消费金融领域中相比其他信贷服务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其在渠道获客、产品设计、风险管理等方面也极具特色。

  汽车金融连接了汽车与金融两大领域,而汽车金融公司背靠实体企业,对产业特性颇为了解,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厂商可以利用与经销商较为稳固的业务关系,取得经销商对汽车金融公司信贷业务的配合,具有较为明显的信息优势,但在金融方面则存在一定的短板,会造成一些问题。比如因是合资品牌开设,多数汽车金融公司只开展本品牌汽车型号的金融服务,渠道单一,产品类型不够丰富。此外,也受制于资金成本较高,资产规模有限等难题。而商业银行的资本实力雄厚,金融资源丰富,渠道多、覆盖广,但在深入产业链与汽车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以往较多的是出资入股以合资公司形式出现,缺乏独立运作。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汽车金融公司在坚持服务线下的基础上,开始逐步转向轻资产运作,而商业银行在资源整合后,将汽车金融进行独立化、专业化运作,并开始涉及一些汽车的重资产业务。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