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奔驰母公司进军网约车,吉利比滴滴的优势在哪?
时间:2019-07-22 20: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跻身戴姆勒第一大股东,成立smart联营公司、出行公司,在车市寒冬,吉利和戴姆勒互动不亦乐乎,成为业界亮点。 在自主汽车品牌里,吉利的收购行为可谓独树一帜。借机豪华车品牌的收购,也让吉利名利双收。这也应该归功于吉利的前瞻和忧患意识,如今参股戴姆勒,吉利又找到强大盟友,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巨大风险。 联手围攻出行领域继3月28日吉利(00175-HK)和戴姆勒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打造smart电动智能汽车品牌不久,双方合资成立的出行公司又开花结果。 工商信息显示,出行公司定名为蔚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蔚星科技”),注册资本17亿元,戴姆勒移动服务公司和吉利科技集团分别占蔚星科技50%股权。 这一战略合作是源于2018年10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曾宣布将与戴姆勒集团在华成立合资公司,未来合资公司将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梅赛德斯-奔驰品牌的高端车型为客户提供服务。 有意思的是蔚星科技法定代表人为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金良,其还有一个身份是曹操专车董事长。 曹操出行风头正劲吉利这些年在出行产业上投了不少资本,业务涉及网约车和分时租赁。前段时间网上爆出的“钱塘江共享汽车”事件主角,浙江左中右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就是吉利旗下公司。 这里重点说说曹操出行,它是第一个以车企背景进入网约车行业的出行公司,2015年11月正式上线,运营车辆全部采用纯电动车型吉利帝豪EV。 早在吉利入局之前,网约车市场已不平静。与滴滴等网约车巨头相比,曹操出行业务亮点在于B2C自营模式,全职司机解决网约车安全问题。 另一亮点是“互联网+新能源”平台,运营车辆采用吉利的新能源汽车,既能解决网约车车辆标准问题,也能带动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 位于各省市的吉利生产基地也让曹操出行具有区域资源优势,容易获得政府支持的网约车经营牌照,并利用地方大客户资源发展B2B业务,除专车服务,还将覆盖同城寄送、旅游出行、企业出行等业务板块。 招商证券研报显示,2018年,曹操出行累计服务1.2亿人次。截止2018年底,平台已取得71个城市网约车牌照,投放新能源专车3.2万台。 可以说曹操出行即是吉利新能源汽车践行者,又是转型先锋。李书福对曹操专车寄予厚望,希望以曹操出行平台为起点,把吉利从汽车制造商向交通运输服务商、信息内容提供商转型。 为何吉利不继续专注曹操出行,又与戴姆勒另立公司?从行业来看,成立出行公司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无论宝马、奔驰外资还是北汽、上汽自主品牌,传统整车企业开始转型向移动出行领域。 丰田更是在2018年CES展上,直接宣布要从一家汽车公司转变成出行公司。大众也提出2025年将转型成为一家全球智能出行服务提供商,并宣布在中国投资约150亿欧元,用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数字化和全新移动服务领域。 与同行相比,吉利的曹操出行算是规模发展最大的,但在高端豪华品牌服务方面还没有布局,所以此次布局是完善其产业链的重要部署。 对于蔚星科技定位,刘金良也曾在媒体面前表示,曹操出行目前定位是经济型出行、绿色出行,而与戴姆勒建立的资公司是瞄准高端出行,二者并不冲突。 从戴姆勒方面讲,奔驰虽然也早有汽车共享服务car2go和站点式汽车共享服务Car2Share两个品牌,但想真正拿下国内市场,戴姆勒显然缺乏足够运营经验。与吉利合作,正好可以弥补这个缺憾。 吉利的“交际”能力汽车市场已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市场竞争将由“做大蛋糕”向“抢夺蛋糕”转变,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 与国内汽车品牌靠销量抢市场相比,吉利的“抢”则显得相当另类。2010 年,吉利斥资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并于2017年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 在2010年收购沃尔沃之后,吉利汽车开启新一轮产品整合,推出融合沃尔沃技术的博瑞、博越、帝豪GL等车型,并于2016年与沃尔沃联合开发CMA平台,大大提升汽车品质。 一家民营车企,无技术和品牌优势,但收购可以二者兼得。吉利在收购、并购这条路上停不下来,2017年控股宝腾汽车、莲花汽车。 最让市场意想不到的,2018年公司收购戴姆勒9.6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一年后,两家就成立smart联营公司,生产电动smart。 俨然,现在的吉利已不是早年的草根,豪华朋友圈能否帮公司渡过弱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