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唯销量论”?吉利是否应该下调全年销售目标?
时间:2019-07-13 18:4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日前,乘联会发布了《2019年6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数据显示,6月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76.6万辆,同比增长4.9%。 尽管6月零售转为正增长,但仍然不能掩盖背后的问题,市场下行的状况其实没有任何好转。一方面,国六政策的来临刺激车企和经销商开展了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激发了零售量的提升,而这种政策因素只是暂时的;另一方面,6月狭义乘用车的产量及批发量分别下滑了17.6%和7.9%,累计批发量更是跌破了1000万辆,足以证明市场情况依然恶劣。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即便是自主品牌的老大哥吉利,也选择了调低全年的销售目标,以更加保守稳健的姿态面对下半年。 7月8日晚间,吉利宣布“在2019年下半年着力提升经营质量,将全年销售目标下调10%至136万辆”。 笔者认为,这样的选择无疑是相当正确的。首先,虽然吉利汽车上半年的销量下滑了15%至65.17万辆,但是,其市占率却达到了6.5%,与2018年6.5%的市场份额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在下行的市场环境之中,保证市场份额不被侵蚀就算是成功了,并不一定非得寻求份额的增加。 其次,销量的提升不外乎三种方式,推新车、增渠道、降价格。对于吉利来说,前两者的可行性都不高,一个是因为吉利的产品线已经相当完善,用全新车型提供净增量的方式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办到的;一个是吉利的渠道早已成形,新建渠道弊大于利,容易加剧经销商之间的矛盾。所以,吉利就只剩下以价换量这一种方式,而对于正在谋求品牌向上的吉利来说,降价显然不是一条合理的对策。 最后,吉利目前的产品力显然无法做到量价齐升,没有必要为了完成销量目标而选择给经销商施压。特别是当下的环境并不算友好,如果经销商的利益得不到保证,那么很可能给吉利带来更多的问题,例子有很多,比如去年宝沃经销商维权,今年力帆经销商维权。 所以,吉利选择下调销量目标是明智之举,太多例子证明了一味追求销量最终留下了难以根治的病根,也有太多的例子证明了稳扎稳打经营品牌能够带来可观的品牌价值。 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吉利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远景家族的承压能力愈发不足。数据显示,吉利远景、远景SUV、远景X3、远景S1四款车型在上半年分别同比下滑了51.9%、34.1%、36.1%、72.6%。这意味着面对当下消费升级的情况,吉利的低端车型也没能幸免,加之自主紧凑型产品的价格愈发低廉,远景家族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销量的大幅下滑。好消息是,上个月远景家族完成了国六车型的替换,其下滑的趋势预计在下半年会有所缓解。 另一方面,领克品牌的向上遇阻。事实上,从今年2月份开始,领克品牌的销量就一直没能突破万辆,并且这还是在领克品牌拥有四款车型的情况之下的结果(含领克01插混),而在去年,领克01一款车就能卖八九千辆。除了消费者对领克品牌的新鲜度有所降低这一原因之外,不少合资品牌推出的新产品也侵蚀了领克的一些份额,比如大众途岳、现代菲斯塔、新款思域等。 好在,吉利的产品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博越成为了除哈弗H6之外,销量最高也最稳定的自主SUV;博瑞仍然是中国B级车销冠;星越上市不到两月,售出了3540辆;嘉际的月均销量维持在了四千上下;缤越接过了帝豪GS的接力棒,月均销量破万;新能源产品每月也能有近万的销量。 这一连串的数据,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吉利高价值产品的销量正在不断增加。也就是说,吉利的品牌价值在不知不觉之间逐渐超出了其它自主品牌一头。喊了多年的品牌向上,如今终于见到了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