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的至暗时刻
时间:2019-07-10 14: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汽车产业2018年的那一场历史性负增长,在2019年即将过半的这个夏季,依旧让人感到一丝丝寒冷。 最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全国5月汽车产销量,1月至5月汽车合计产销量同比继续下降,降幅比1月至4月略有扩大。 1月至5月,全国汽车合计销量为1026.59万辆,同比下降12.95%。其中乘用车合计销量839.87万辆,同比下降15.17%。轿车、SUV、MPV等车型分别同比下降13.36%、15.74%及23.90%。 5月,全国汽车销量为191.26万辆,环比下降3.43%,同比下降16.40%。其中,乘用车销量为156.12万辆,环比下降0.87%,同比下降17.37%。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大类乘用车品种销量均呈较快下降。 5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合计销量为56.46万辆,环比下降3.44%,同比下降28.11%,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38.27万辆、37.20万辆、15.62万辆、5.98万辆和0.98万辆,日系和美系销量小幅增长,韩系降幅更为明显。 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5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0%,环比下降7.0%点,同比上升0.3%,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根据相关标准,50%以下为合理范围。 不管是跨国车企,还是自主车企,几乎都陷入了持续负增长的泥潭。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国六标准切换、“双积分”政策以及汽车电动化,都给汽车产业带来了重重压力。 有人欢喜有人忧。在车市整体下降之际,宝马、丰田、本田等车企持续增长,大部分车企似乎无力追赶。昔日的中国自主品牌领军车企——吉利、广汽等车企的销量也持续下降。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5月份销量排名榜首的上汽通用销量超过14万辆,同比增长8%;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销量同比增长41%和34%;吉利和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则同比下降30%和33%。 回忆往昔,在SUV红利的带领下,中国自主品牌似乎战无不胜。 过去几年间是自主品牌的辉煌时刻,6年的高速增长期,中国SUV市场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率。几乎只要是SUV车型,就能够带领一个车企起死回生,风光无限,整车车市充斥着各式各样的SUV车型。 市场总是变化的。本田、通用等跨国车企相继展开了SUV攻势,而中国汽车市场也逐步由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于是乎沉迷于SUV红利的自主车企,最终在潮水褪去之后,留下了一片凌乱的海滩。 如果说野蛮生长或许是一个车企发展的必经阶段,但随着汽车的质量问题以及售后问题的不断浮现和积累,一旦面临现在的市场冰冻期,压力叠加效应就很可能让人无法脱身。 一方面是跨国车企推出了更多入门级车型,另一方面是中国汽车市场历史发展必然的升级换代,处于低端市场的部分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面临双重打击。 在市场寒冬之际,力帆出售乘用车资质,吉利传出“自愿减薪”风波,海马出售自有房产、庞大申请破产重组、长安DS并网传言。或许在困难的黑暗时期,才能看得出谁真正在裸泳,才更加看得出谁才是拥有真本领。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7.9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09%。2019年5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6.46万辆,环比下降3.44%,同比下降28.1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6.17%。 中国车市的持续下跌,主要是由中国自主品牌的集体下降所导致。销量持续下跌,库存节节攀升,经济大环境是一个因素,“国六标准”切换也是一个原因,但是却从来都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在车市的寒冬季节,也还有一部分车企能够逆势向上。 在销量下滑之际,车企应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接下来的路应该怎么走。或许在经济逐步复苏的带动下,车市能迎来再一波的增长,但是如果车企的竞争力、产品和服务水平不提升,“滑铁卢事件”就会不断涌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