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处方外流 药企联手抢占院外市场(2)
时间:2019-07-05 11:1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事实上,不少工业企业在慢病的治疗药物上,拥有多个品规,它们不仅要和其他企业竞争这一个席位,在内部也要挑选合适的品种进入医院。同时,“落选”的品种将流向医院附近的DTP药店。 主流药企“结盟”跑步进场 日前,在2019年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大会上,中国医药商业协会支持、百洋医药集团牵头,29家全球知名的主流医药工业企业共同启动“千亿处方药零售平台”。平台意在发挥药企处方药品类供应能力与高效协同能力,提升全地域、全品类处方药的患者可及性与终端药事服务,抢占零售市场增量。 对此,业内人士透露,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医保控费、一致性评价、两票制、4+7带量采购等一系列医改新政密集出台,给行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药品由医院的收入项变为成本项,公立医院经营药品动力下降。另一方面带量采购等招采政策出台后,药企品种进院的利润空间大幅下降,需要寻求新的院外市场以量补价。 大部分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增长主要是创新药和原研药,一系列政策变化拉大了原研药和仿制药的价差。武田制药大中华区副总裁娄渝认为,“慢慢失去医院市场的药品品牌需要有创新经营策略,零售渠道很可能会成为原研药产品继续保留产品价值的方式之一。两证合一、简化流程,医保定点资质放开,医保统筹试点放开,处方外流都将长期利好零售市场的销售增长。” 西安杨森渠道与商务管理部高级总监樊杰表示,“传统医疗渠道模式下,面临着医院进药难、医生开药难、患者买药难等三大难点,而在政策扶持和国家鼓励下,由于定点药店购药可报销,门店多且更容易触达患者,零售渠道拥有巨大的优势,可以通过创新增值服务,助力患者全病程管理。”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表示,面对政策和市场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药企获取优质渠道和营销资源迫在眉睫。“无论是零售药店还是医药工业企业,都应该放眼全行业,建立好医院、药店、药企可持续的协同关系,建立专业分工是提升行业效率和水平的必由之路。” 付钢表示,“不能适应新时代市场规则、不能与医院建立稳定连接的零售企业只能在市场红海中挣扎。百洋是一个商业化的平台,深入研究链接各方医疗机构、零售企业和工业企业,帮助药企先进的医药产品和医疗技术通过优秀的零售渠道进入应用场景。”(记者 梁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