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長江博物館開館在即鎮館之寶——漢代寶馬亮相
时间:2019-07-03 04: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原標題:瀘州市長江博物館開館在即 鎮館之寶——漢代寶馬亮相 瀘州市文化旅游重點項目——瀘州市長江博物館將於7月4日正式開館,屆時免費向公眾開放。 據悉,瀘州市長江博物館位於瀘州市合江縣堯壩驛,是川南地區首家以中華陶瓷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也是川南地區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民營博物館。館藏的12421件藏品是瀘州籍企業家、收藏家蒲重良先生從自己20多年來收藏的眾多藏品中精心挑選出來的。 分設多個展廳 酒元素吸睛 瀘州市長江博物館共有酒與陶瓷、絲綢之路、中華陶瓷五千年和大美長江等展廳,近日在博物館副館長蒲亭利帶領下,瀘州電台·大聽網記者一邊參觀一邊領略中華陶瓷文化的魅力。走進博物館,首先看到的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漢代陶馬俑。蒲亭利介紹,馬在漢代是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征,這三匹陶馬俑造型非常高大,制作工藝精美,尤其是中間這一匹,前足騰空,呈飛馳狀,栩栩如生。 博物館一角 瀘州是中國酒城,而陶瓷器皿作為古代盛酒的容器,自然和酒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在酒與陶瓷展廳,市民可以看到從新石器時代到清代以來,陶瓷制作工藝的發展歷史,和陶瓷器皿作為盛酒容器的演變歷程。蒲亭利介紹,在新石器時期我們的制陶工藝已經發展到一個很高的水平了。蒸餾酒技術發明之前,酒的度數都是相對較低的,可以大量飲用,所以酒器的體型比現今使用的要大一些。 陶 在絲綢之路展廳。這裡成列著從西漢時期至明清時期的出口陶瓷制品。這些陶瓷制品不僅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品,更向世界傳播了中國的制陶工藝和文化。 瓷編鐘 在中華陶瓷五千年展廳,一件戰國時期的瓷編鐘吸引了瀘州電台·大聽網記者的注意,編鐘是一種打擊樂器,絕大多數為青銅制品,戰國時期為什麼會燒制瓷器編鐘呢?蒲亭利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因。“根據我們的研究,戰國時期吳越地區的銅礦石比較缺乏的,當時的銅礦主要用於滿足軍事需求,為了保持貴族的禮樂制度,所以他們創造了這種青瓷編鐘。” 觀看3D全息影片 感受長江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正是長江流域豐富的物產資源孕育了如此精美的陶瓷制品,在博物館的大美長江展廳,游客可以看到長江流域眾多礦產、植物和動物標本,並通過環形熒幕觀看3D全息影片,感受長江的壯美風光。 3D全息影片 在博物館文創產品銷售區,以陶瓷制品為創作靈感的裝飾品、食品和兒童智力玩具等商品不僅品種豐富,而且做工精美。此外博物館還為游客們提供了茶道表演、古樂演奏等體驗項目。 文創產品 瀘州市長江博物館正式開館之后就免費向公眾開放。博物館館長、收藏家蒲重良表示,在家鄉開辦博物館展示自己的藏品是他多年來的夙願,希望自己的藏品能讓前來堯壩驛景區游玩的游客感受到中華陶瓷文化的魅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