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菲尼迪返日,外资企业也该看到中国汽车的今非昔比了(2)
时间:2019-06-10 18:4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是中国汽车市场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首先,在人才方面,各大汽车,无论是国家控股,地方控股,还是完全的自主品牌,相当一部分的高管都是以前在这些合资汽车厂或者其母公司工作过的,比如奇瑞汽车的董事长尹同跃以前就是就职于一汽集团和一汽大众集团。像这类汽车管理人才相当多都是从国企过渡到自主品牌汽车公司,为自主品牌带来国外汽车企业的人事经验,管理经验。其实还有另一支力量更为重要,那就是工程师队伍。这支力量自从市场经济活跃以后就不断的在国内的汽车企业当中互换血液,为各个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技术和市场都是功利的。外国汽车厂商与中国品牌合作,目的是拓展市场,并未真正开放技术,甚至是继续对中国“封锁”先进技术。而对于中国汽车企业而言,技术积累和突破需要时间,买不来的、合作得不到的,就只能自己干,而对外开放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中国汽车工业的正确战略只能是两条腿走路:继续与国际汽车工业合作;坚持不懈地搞好自主研发。 这一点,正如汽车专家所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关键不在自主品牌,更不在合资品牌,而是自主研发。 自主技术的崛起让外资时代已成过去 以时代的观点来看,以市场换技术无疑是成功的,虽然技术没学到多少,但是至少当时发展汽车的氛围已经有了。 到了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已经形成足够的规模。一是中国整车产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在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全球汽车企业有34席,其中整车企业24家,中国有7家上榜公司(包含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的长安汽车),占比近30%。另外,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全球领先,新车产量占据全球汽车产量也是近30%的份额。“三分天下有其一”。 二是产业链的健全和完善前所未有,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优势。国际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带动、提升以及发展发挥了历史性作用。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不管是综合性的产业政策还是是专项的产业政策,不管是全面的规划还是专项的工程,我国的汽车产业政策都在与时俱进地促进产业发展。 JD Power全球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Doug Betts表示,中国汽车制造商在经历了多年的追赶之后,现在可以占据外国汽车制造商的优势。“中国汽车企业几乎是平等的,“也许国内公司需要学习结束。” 贝茨说,中国公司在生产和其他业务方面已经从外国公司获得了很多经验,但就未来而言,中国和国外的汽车制造商都处于相同的起点,因为新技术将来自顶级供应商并可供使用对全部。 由此可见,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与国际接轨,以市场换技术的时代已经被合作共赢取代。如此情况下,再单纯的认为进入中国就是胜利,显然是不合适的。 另外一点,中国汽车已经具备了弯道超车的机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的电动车产业链日趋成熟,消费者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无论是从量产工艺层面还是需求层面都有了相当的积累。在电动汽车领域,经历了十几年的自主发展以后,中国已经形成了全世界最为完善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从锂电池、三电系统到智能驾驶,都处在世界的领先水平。可以说,今天面对进入中国的外资品牌电动车,中国的厂商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定价权,在竞争中占据了主动。 所以说,中国的合资已经到必须思考的时候,能不能一直走下去?有没有一个准确答案,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让历史来检验了。 结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