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能力正在成为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
时间:2021-02-25 14: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事实上,为了实现“零事故社会”这一愿景,像本田、博世这样的汽车企业,一直在做各种尝试。早在2000年,本田开始采用承载式车身结构,以实现更好的吸能效果。之后,又陆续研发ACC(自适应巡航)、夜视镜、全景影像等安全功能,但是这些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曾经问过来访无锡的博世汽车董事会成员皮特·泰瑞一个问题,什么是博世的研发重点?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安全。他认为,和新势力造车品牌相比,博世一直把安全,而非舒适或者享乐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技术的最高阶,是拯救人类的生命,或使人类的生命免于伤害。自动驾驶的终极目标是未来社会,无人会因车祸丧命,哪怕你想撞车自杀也不行。 如果自动驾驶能帮助实现“零事故社会”,那下一个目标“零拥堵社会”也许会同时实现。十多年来经久不衰的虚拟类游戏《模拟城市》中,最受热捧的攻略是什么?很多人会说,如何让城市天际线设计出炫酷的未来感。错,玩家搜寻最多的攻略是:如何让新建的十字路口不拥堵。这个问题也困扰着真实世界的交通规划师们。道路是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血管”,每一个路口的通畅程度都影响着整个交通系统的“健康水平”,进而影响着整座城市的运营效率、市民的生活成本以及宜居指数。 目前,全球每人每天平均因堵车浪费15分钟。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是全球最拥堵的城市,2018年平均每位波哥大司机因拥堵损失272小时(超过11天!)。而北京司机因拥堵造成的损失为每小时60元。拥堵还为城市带来大量噪音和二氧化碳,造成污染。 有别于传统人工驾驶车辆,自动驾驶车辆最大特点就是和手机一样,高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其驾驶过程是汽车不断收集各类驾驶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和机器自我学习的系统工程。伴随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每辆汽车将融入到联网的平台中进行实时的信息交互,畅通无阻地到达目的地。尽管现阶段,高等级自动驾驶还只是局限在示范园区、码头、停车场、高速等限定区域的应用场景,但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的另一个大胆预测是:在实现零车祸、零拥堵的同时,世界将不再需要红绿灯、停车场和私家车位,每辆车都会24小时不间断地自动行驶在路面。 其实,目前绝大部分的汽车都是私人拥有,而且每天行驶的时间也有限,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停车场里。近年来,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普及,汽车也成为共享的一部分,从各大网约车平台到汽车租赁平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汽车的互联化、自动化也会加速汽车的共享化(Shared)。 汽车共享化的背后,是出行服务的变革。丰田公司2018年就宣布,要从一家传统汽车公司转变成出行公司,其竞争对手不再是通用汽车,而是谷歌、苹果甚至是脸书这样的公司。同一年的夏天,日本共享汽车公司OrixAuto公布了一件趣事——许多共享汽车租出去后,却没有行驶里程记录,但用户的确进入了车内且付费了。用户给出了各种“奇葩答案”:之前我外出拜访客户,只能在网咖午休,但现在可以租一台车来睡,也就几百日元,几乎跟在网咖花的钱差不多;我租车是用来吃在便利店买的便当,实在找不到合适地方,我也不想在公众场合当众吃饭。还有人租车在里面办公,看视频,换衣服,练习唱歌、甚至是英语口语,反正就是想安安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 汽车“共享化”后,正在超越它作为交通工具的角色,不只是单纯的代步工具,而正在成为另一个会移动的生活空间,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生活的“第三空间”。 我有一位同事,每天下班后习惯在车里独处一会儿,或是抽根烟,或是听几首歌,或者就是放空。和在浴室唱歌、厕所看书一样,这是个人对私密空间的渴望。在车的两头,一头是单位里的工作百态,一头是家庭的琐碎百事,而呆在车里的几分钟,是贤者时间,是在工作和家庭切换的缓冲区。这个时刻,车和手机一样,都成了人暂时脱离现实的庇护所。 要将一辆车变成像智能手机一样可以不断升级,甚至空中升级(OTA)并能迅速、准确地执行自动驾驶等指令,这其中的基础和关键是电动化(Electrified),电动车性能的好坏取决于车辆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它们是决定车辆续航、动力性能、安全及操控的关键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