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真的是未知数
时间:2021-02-23 19:1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小米确定造车,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尚未确定。据消息人士透露,小米造车或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消息立即在资本市场引发巨震。 小米股价直线拉升,从3点37分到3点48分,11分钟内股价上涨12%左右。 随后,小米官方回应:等等看看,暂时没有,更多信息暂不予回应。 回应一出,股价大幅下挫,截止港股收盘,小米股价从上涨超过12%转为收涨6.42%。 此后,多位投资界朋友向小米内部人士再次求证,均暂未获答复。 综合各方信息,我们有3点思考与你分享,希望能帮你拨清迷雾,看穿真相。 第一,小米造车100%会成为事实,早晚问题而已。 AIoT=Ai+IoT,也就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围绕这一战略,小米投资了一箩筐各种各样的智能硬件企业,智能台灯、智能插座、智能电视、智能空调、智能冰箱……当然还包括智能汽车,比如蔚来、小鹏汽车。 小米投资的或者自己亲自制造的智能硬件,基本上都取得了成功。但是智能汽车领域有点特别。 它特别大、特别复杂,以至于投点小钱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也满足不了小米巨大的梦想。 AIoT的核心是数据,小米作为中枢,有机会收集自造或是投资的智能硬件的使用数据。但是智能汽车实在太大太复杂了,注定了是软硬一体的,产业发展到今天,所有人都明白,你不能指望蔚来、小鹏汽车将来使用小米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小米的那套车联网系统去开发无人驾驶。自然也不能指望这些汽车企业把用户数据分享给小米。 连深耕无人驾驶技术多年的百度,都无法用阿波罗平台完成汽车界安卓的梦想,何况在这一领域涉足未深的小米呢? 说白了,智能汽车就是人工智能的最大应用场景,也是物联网的最大分支。 如果小米不亲自造车,即便此前小米旗下的顺为资本已经多次投资蔚来和小鹏汽车,它也只是个财务投资人而已。而当初的小弟们,现在已经长成跟小米差不多高了,假以时日,蔚来市值大幅超越小米是可以想象的。小米不可能云淡风轻、置身事外。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小米和造车新闻扯上关系了,在此之前,小米都斩钉截铁地予以了否认。 去年底,有传言称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青悦S1。当时小米回应称没有造车计划,希望不信谣不传谣。 前小米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更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而这一次,回复明显留有余地,“等等看看,暂时没有”,这是多么暧昧的回复呢?它基本上相当于说,我们很想做,也许已经在做了,但是还不方便告诉大家而已,即便现在没做,也只是暂时的。 此外,根据小米企业注册资料,公司经营范围本就包括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及零部件等。而小米的专利申请显示,它已经为汽车领域专利在做准备,2020年1月7日,小米公开了一项名为“一种变速车档位自动推荐的方法和装置”相关专利。而小米的车联网项目则由来已久。 之所以之前一直坚决否认,很可能跟产业链不成熟有关,而且彼时智能手机仍处于上升期。 2018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和上海市政府签署协议,承诺3年内model3达到国产化率100%,2021年,这个时间节点已经成熟,国内高品质的智能汽车产业链已经成熟,小米当初抓住智能手机的风口,就是依赖苹果进入中国带来的国产手机产业链成熟。这一次,特斯拉带来的效应在汽车业重演。 考虑到小米曾经的成功,智能手机逐渐饱和,它没有理由不在智能汽车这个巨大风口再来一次。 第二,智能汽车100%会成为下一个20年的大事件。 如果说过去20年,人类的第一大智能硬件是手机,那么未来20年,人类的第一大智能硬件一定是智能汽车。 智能汽车的产业规模很肯能比手机还要大。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等电动车新锐企业,在2020年都受到资本市场热烈追捧,马斯克借此成为世界首富。 显而易见的,财富在向智能汽车产业聚集。 智能汽车的未来在无人驾驶,单纯的电动车硬件只是前菜,无人驾驶软件才是正菜。人工智能第一次在行业大规模商用,将出现在汽车业。 投资智能汽车和上下游产业链,将是未来10年巨大的投资机会。 第三,可以聚焦淘金者,也不要错过了他们身后的卖水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