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研发人才?
时间:2020-08-11 03:3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春考察时提出,现在,国际上汽车制造业竞争很激烈,信息化、智能化等趋势不断发展,对我们来讲有危有机,危中有机。一定要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立这个志向,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 当下,国内车市正在承受着经济下行带来的巨大压力,虽有回暖却仍显后劲不足,今年继续下滑几成定局,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已经失守40%市场份额“红线”的民族品牌面临着更大挑战。 要实现总书记“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的要求,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在市场中坚守阵地,不断缩小与跨国车企的差距,最终实现赶超? “在奋力追赶全球化跨国车企的过程中,中国汽车品牌一直走在向上突破的道路上,核心是技术,关键在人才,尤其一批优秀的研发人才队伍必不可少。”汽车人才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刘义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车企一定要强化自主培养研发人才队伍的理念,采用自主培养为主、引进人才为辅的策略,搭建起人才发展和进阶的平台,组成一个良性发展、相互促进的研发人才梯队,这对形成完整的研发体系非常重要。
► 成绩:研发人员占比与德系差距逐渐缩小 近年来,中国车企对研发人员队伍建设的关注和重视不断增加,企业研发人员的规模也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经过多年的连续追踪和深入调查,汽车人才研究会统计结果显示,行业研发人员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人员占比近5年来稳步提升。2015年,我国研发人员占比仅为5%,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8%,尤其是在企业发展困难重重的2019年,国内车企研发人员的占比仍然难能可贵地保持了上升态势,已经接近10%。 相较之下,2019年戴姆勒的平均研发人员占总人数比例为8.1%;大众集团几乎与之持平,占比为8.2%;宝马集团最高,达到了11.7%。可以看出,中国车企在研发人员占比方面,与德国“三巨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汽车人才研究会调研结果还显示,近几年来,国内汽车企业高级研发人员平均占比为7%,中级研发人员平均占比为35%,一般研发人员平均占比为58%,研发队伍的结构已经基本保持稳定。 “和前些年相比,国内主要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对研发人才的队伍建设都非常重视,基本上都建立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研发人才的梯队。”刘义指出,从研发队伍的建设现状来看,无论是结构、数量,还是质量方面,都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提升和进步。
► 问题:研发效率低、背景偏“硬” 、国际化不足 据汽车人才研究会的调研结果,我国汽车企业人均利润自2018年开始下降,2017年,我国汽车企业人均利润还处于30万元/人的高位,2019年已经降至26.3万元/人的水平。刘义坦言,近5年来国内车企盈利水平处于低位,短时间内向上突破的难度很大。 但在盈利水平低企的同时,民族品牌车企对于研发人员的需求数量依然呈现了上升态势,据不完全统计,民族品牌企业的研发人员入职率远高于合资品牌,达到了16.32%,团队扩张明显。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原因在于民族品牌车企研发人员效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无论是研发人员的人均销量,还是人均销售收入,抑或者是人均利润,民族品牌均与合资车企相差甚远,且差距都至少在一个数量级。 对此,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COE总监江皮春深有感触。他表示,根据工程师工作效率调研分析,工程师实际投入到产品开发的时间较少,低附加值工作占用过多时间,整体人员效率较低。 此外,刘义还指出,面对汽车行业的“新四化”浪潮,中国车企研发人员群体还存在人员背景整体偏“硬”的问题,传统的机械大类(含车辆工程)、机电一体化的工程师比重偏高,软件类人才比重偏少。 “目前汽车软件人才队伍建设正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更多的人才布局要看企业的业务发展和产品规划。”刘义说,他同时指出,对民族品牌车企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在与互联网企业的争夺战中,如何吸引大量优秀的软件人才加盟。 除了上述两大问题,刘义还指出,中国车企研发队伍的国际化工作也需要加强,在世界舞台上需要更多地活跃着中国汽车工程师的身影,他们能够代表中国汽车行业发声,展示中国工程师的风采。
► 建议:差异化管理、特色企业文化具备吸引人才的巨大“磁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