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版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中国商用车行业谋求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0-08-05 21:0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6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其中,商用车成为拉动车市增长的重要力量。那么,商用车尤其是货车的高增长能否持续?商用车行业未来又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7月20日,在《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首版发布会暨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就商用车行业的发展前景展开深入讨论。 ■我国商用车销量处于历史高位 数据显示,6月,我国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7万辆和53.6万辆,产量环比下降0.1%,销量环比增长3.1%;同比分别增长77.9%和63.1%。值得一提的是,商用车销量继4月之后,又一次刷新了历史新高。细分车型方面,客车微降,货车凭借4类车型的拉动实现大幅增长。其中,轻型货车销量创历史新高(23.7万辆),重型货车销量创6月历史新高(16.9万辆)。 1~6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5.9万辆和238.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5%和8.6%。具体来看,客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9.6%和12.4%;货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0.8%。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副秘书长李绍华表示,当前我国商用车整体销量处于历史高位。 从2005年的178.7万辆逐步增长到去年的400万辆以上,我国商用车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且,中国商用车不仅在国内市场长期占据主流地位,还迈开脚步,不断开拓海外市场。近几年,我国商用车出口量基本维持在30万辆左右。中汽协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强调,中国商用车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续增强,对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改善民生福祉和国防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绍华判断,中国商用车市场未来十年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在400万~450万辆。全球商用车稳步增长,伴随物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基础建设的推进,未来1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000万辆。 ■核心技术不足 短板明显 虽然商用车产销量呈现快速增长,但该行业仍存在核心技术不足、产品一致性差、企业盈利水平较低等问题。 李绍华表示,我国载货车的设计水平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尤其在成本、承载性能、适应性、覆盖度、产销规模、性价比等方面表现突出,但核心技术,例如芯片、供油系统、后处理系统、新能源等方面仍受制于国外;整车可靠性、NVH、燃油经济性等方面与外资产品还有一定差距。在产品可靠性上,中国现阶段重型载货车和轻型载货车B10寿命最高分别在150万公里和50万公里,落后于欧美和日本发达国家。客车方面,中国现阶段客车可靠性跟欧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主要体现在小毛病相对较多。而中国专用车产品的可靠性问题也比较严峻。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郑贺悦表示:“在疫情影响下,中国商用车市场率先实现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我们不愿意在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中‘泼冷水’,但商用车行业出现的公告管理混乱、产品一致性差等问题是行业快速发展中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希望所有市场参与主体都能共同攻坚克难,加强产品一致性管控,坚持可持续发展。” 此外,在行业管理方面,我国商用车多头管理的局面也亟待改善。“多部门对汽车产品行使准入管理,其中,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和交通运输部采取型式认证或强制认证准入方式,生态环境部采取信息公开的方式。四个部门管理内容重复、交叉情况严重。多头管理造成企业产品重复认证,费用、时间成本、人工成本重复支出,给企业增加额外负担。”李绍华认为,在产品准入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优化,营运车辆的事中事后管理也相对较为薄弱。 在市场端,尽管商用车在车市整体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实现不错的产销量,但企业盈利水平普遍较低且在逐渐下降。数据显示,2019年部分上市商用车企业利润总额和盈利能力出现同比下降。另外,我国商用车市场的竞争环境也有待改善。“违规产品扰乱市场竞争秩序,带来市场竞争无序化;合资股比放开,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竞争压力;市场需求放缓,增长动能乏力。”李绍华说道。 在企业端,商用车企业还存在研发投入不足、整零协同研发薄弱,研发人才流动过于频繁,生产设备投入滞后、先进制造能力有待加强,企业资金周转率下降,企业升级发展凸显但营销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在产品端则存在包括产品品牌附加值提升不明显、关键零部件及部分核心技术存在短板,以及产品转型适应能力有待提升。在产业链端,核心零部件存在产业安全风险,且核心零部件技术升级和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 ■设定高质量发展目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