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能冲击科创板背后 跨国车企并购电池企业会成趋势吗?(2)
时间:2020-07-31 00: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奔驰和大众此前也都和宁德时代达成了合作,2018年3月,大众集团MEB项目宣布定点从宁德时代采购,同时奔驰也宣布其奔驰电动车全部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然而,宁德时代的产能难以同时满足众多“朋友”的需求,这给后者的生产稳定性带来隐患,多点布局形成趋势。 同样以宁德时代为风向标,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之间的合作模式由普通的签订单转向了建立合资公司。2018年,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同意和华晨宝马在双方约定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后者有权选择向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外资车企入股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模式崭露苗头。 而以大众中国入股国轩高科为起点,更深一步的并购模式正式开启。这一模式是车企对现有的动力电池供应关系权衡利弊后作出的抉择。2018年末,孚能科技与戴姆勒股份公司、北京奔驰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成为后者的动力电池供应商。2019年,奔驰方面披露已与孚能科技在可持续发展领域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而凭借江淮大众以及国轩高科为江淮汽车供货的关联性,大众汽车从2018年开始就与国轩高科探讨合作的可能性,2019年传出其欲入股国轩高科的消息。 显然,面对产品快速布局的需求,车企开始“去宁德时代中心化”,将目光瞄向了排名靠后、但拥有技术实力的动力电池企业。而且外资车企和收购标的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合作基础,只不过收购却在今年上半年集中落地,“这个时间节点刚好是补贴逐步退出、政策逐步放开、产业逐步市场化的阶段,如果太早,由于政策没有完全放开,入局没有意义。太晚的话,车企之间,电池厂之间,车企和电池厂之间的格局可能会更趋于稳定。”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吴辉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 而从入股的比例来看,车企之间呈现出较大的差距,这也反映出背后心思的不同。相比之下,大众收购了国轩高科26.47%的股份,而奔驰和本田认购比例不足5%。在专业投资人士看来,这种较小比例的持股一般是“先占个坑”,视企业后续的发展情况再决定要不要增持。 车企的投资逻辑是把鸡蛋分散在不同的篮子里,“即使收购了电池厂,未来车企还是会从产品和成本进行考虑,选择对他们最有利的供应商,并不一定是所投资的电池厂。”吴辉分析称。同时,其认为这种股权深度绑定的模式,对车企和电池厂各自的其他合作项目,或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深度绑定的双赢? 市场反馈显示,电池安全性和续航里程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电动车的核心因素。在入股本土动力电池厂之后,大众和奔驰能否快速上量?“这两家提升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关键点不是电池环节,还是要推出消费者能接受的新能源车型。”吴辉认为,投资收购电池厂对于提升市场份额有促进意义,但并不是关键,“车企布局电池厂还是基于对电池生产可以不涉足,但是电池研发要继续跟进,且要抢在电池企业前面,引领电池技术研发的理念。” “平衡的供应商组合是获得卓越技术的基础和保持竞争力的前提。”对于入股孚能科技,奔驰方面在宣布该投资时,曾从技术层面进行了如此解读。从技术角度来看,孚能科技的地位完全能够与奔驰匹配。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报告,孚能科技是中国第一批实现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量产的企业,目前已成为这一技术路线的全球领军企业之一。而奔驰从一开始也选择了软包电池路线,其首款量产纯电动车EQC便搭载了宁德时代和LG化学生产的软包电芯。 凭借入股孚能科技,奔驰希望收获的不仅是电池的供应,双方合作内容主要是共同开发高新电芯技术和推动该技术产业化,其中技术开发的重点包括提高电芯能量密度、充电速度和车辆的续航里程。“这将对戴姆勒在全球推进电动化的规划提供支持,增强其品牌竞争力。”戴姆勒董事Hubertus Troska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也表示,通过入股国轩高科,大众可以参与到电动汽车、电池电芯生产的完整价值链当中,共同加强电池领域研发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