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应链稳定 汽车产业链调整升级迎来新契机(2)
时间:2020-06-01 01: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有鉴于此,车企已经开始行动,积极通过多种渠道采购、储备零部件库存。长安汽车方面,正尽可能地加快储备紧缺零部件,对重点、有一定“断供”风险的进口零部件,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吉利汽车已储备了多达数月的重要零部件,足以保障企业上半年正常生产。长城汽车的零部件自产率达50%~60%,像变速器壳体、发动机缸体最基础的部件都是自己生产,避免了供应受制于人。 此次疫情对零部件企业的产品采购和储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有些核心零部件来自国外,由于已经储备了一定库存,暂时还没有问题。但如果长时间不能进口,情况就不好说了。”深圳市飞优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阳对记者说道。 目前,尽管由于海外工厂交货时间长,国内汽车企业的大部分进口零部件仍有一定的储备,多数企业目前对于海外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尚可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零部件库存持续消耗,面临的挑战将增大。针对今年二季度的情况,有的汽车企业表示,海外零部件断供的可能性在增加。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向记者表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国内汽车供应链和产业链已与全球价值链深度融合。他认为,汽车供应链环环相扣,保供应链稳定是推动企业有序恢复生产经营秩序的基础,有助于稳定企业发展信心。 寻替代:自主创新是出路 在当前汽车零部件供应链断供风险加大的背景下,寻找替代成为一条出路。在欧美进口产品难以保障的情况下,汽车电子、芯片等零部件的需求,开始寻求由日韩和国内企业替代。外资和自主车企都在将强化供应链灵活性与安全性,逐步将本土优质供应商纳入配套体系,加速关键零部件的深度国产化。 其中,特斯拉上海工厂在遭遇零部件进口供应难题后研究决定,有意将零部件本土化率在今年7月提升至70%,到今年年底使Model 3实现100%零部件本土化。而东风日产面临欧美的20家供应商停产,以致50~60款进口零件面临供应挑战,正在积极寻找本土化替代方案。此外,奇瑞捷豹路虎方面透露,目前进口和国产零部件库存虽能满足近期生产需求,但考虑到海外疫情对进口件产品带来的潜在供应风险,需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包括持续开展评估替代件、二级零部件及原材料替代、模具转移和物流应急方案等。 此外,长安汽车也在开展为海外疫情严重地区工厂配套的零部件寻找替代的工作。吉利汽车则一方面把欧美地区一些汽车半导体、电子电气零部件改为由日韩企业供应,另一方面寻找国内零部件供应商,未来将支持它们进行替代。宇通客车为避免海外疫情所导致的全球供应链断供风险,正在积极寻找其他零部件企业替代渠道,以保证自身生产销售环节的可持续性。 据了解,海外零部件企业停工减产、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导致部分零部件价格上涨,米其林等多家轮胎供应商、风华高科等电子元件供应商均宣布在部分市场上调产品价格,涨幅最高达到了2倍以上。这些因素也倒逼国内汽车企业加速寻找零部件供应商的替代。 但是,替代并非可以一蹴而就。据一些车企相关人士介绍,一是更换供应商需较复杂的流程,通常要对新产品进行大量的试验、调整和认证,以达到车规级,实现稳定的生产规模,二是零部件国产化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国内一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亟待提升、市场竞争力不足、产业模式有待创新等问题。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4月28日,工信部推进汽车行业复工复产视频会议提出,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巩固防控成果,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 抓细疫情防控,全面推动达产稳产,扎实做好汽车产业发展各项工作;二是积极稳妥应对,切实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继续做好紧缺部件库存储备,加强产业链供需信息共享和对接,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的整体稳定;三是加强统筹谋划,打好提升汽车产业链水平的攻坚战,加快建立国内、国外多渠道供货体系,坚持应用牵引、问题导向,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水平。 近来,为帮助汽车企业保供应链稳定,工信部、商务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汽车行业保供应链稳定保驾护航。 在“保供”环境不断优化的同时,国内零部件企业也需要反思。薛旭认为:“在主管部门和企业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下,寻找零部件替代,对于国内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但也是挑战。只有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向产业链高端攀升,才能在关键时刻经受考验,发挥作用,切实保供应链的稳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