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升级样本:解剖江淮汽车“啄木鸟”(2)
时间:2020-05-13 05:2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在商用车领域,安徽康明斯为江淮汽车注入了全新活力。10月11日,康明斯百年巡展活动来到安徽合肥,见证安徽康明斯智造基地升级以及国六动力新品下线。成立于2018年12月底的安徽康明斯,用了九个月时间便实现了盈亏平衡,取得跨越式的发展。携手拥有百年积淀的康明斯,江淮斥资2亿元完成了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引入康明斯全球领 先的COS运营系统指导生产制造过程,产品质量和品质大幅提升,既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实现了针对国六排放和中国市场及用户需求量身打造。
2018年12月,安徽康明斯动力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江淮大众共线生产,更是全方位赋能江淮制造体系。在曾经的生产过程中,工人主要是根据经验来决定螺丝拧紧的力度,没有一个确切的量化值和数据记录。而现在,江淮大众共线生产,引进了电动拧紧装置,关键拧紧点100%电动拧紧。拧紧过程可实现实时监控,所有的时间、扭矩、角度数据都会关联到唯一的车辆VIN码上,拧紧过程及结果可视化,拧紧数据可100%追溯,全面提升紧固件拧紧质量。目前,我们国内的汽车厂商普遍都使用“三坐标测量仪”来检测产品的加工精度,也可高效完成汽车零件的几何量测量,比如求出待测物体的几何尺寸和形状。但在江淮大众共线生产体系的现代化生产线上,更加先进的“蓝光自动化检测设备”已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数据实时测量和采集,不合格的数据实时报警,以保障在线精度与间隙面差品质。而对于焊接点的质量检测,江淮汽车在新的生产线上引进了超声波焊点分析仪,对车身焊点的强度和精度在线进行超声波无损检测,提高了监测频率,并实现了无损检测。 整合全球优质资源,面向全球用户造车,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在加速转型升级和深化开放合作的路上,江淮脚踏实地,正在走深走实,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2018年12月,江淮大众研发中心开工建设 以史为鉴,洞悉未来 无须讳言,在汽车市场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江淮汽车经营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乘用车和客车业务版块表现不及预期,近两年销量表现与战略预期、行业增长均存在一定差距。作为地处中部的地方国企,江淮汽车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考验。放到历史长河中,比起一度濒临倒闭的至暗时刻,如今遭遇的挑战不宜夸大。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只要抓住了品质的“牛鼻子”,在消费者心中占据牢不可破的位置,江淮汽车完全可以像之前所经历的一样,浴火重生。 实际上,用一个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近年来中国自主品牌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是转型升级中的阵痛,是调整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仅从销量和业绩上看,江淮汽车的表现是不理想的,但通过总结后发现,除了悲观,更饱含向上的信心和动力。就像一枚硬币,一面是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一面是处在跳跃与爆发前的积蓄和准备之中。
新港基地总装生产线 在汽车市场下行期,容错、试错的空间更小,要求车企进一步聚焦资源和精力,在识别目标用户、研究用户需求上下更多的苦功夫。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江淮汽车在集团层面推动产品转型、市场转型、经营转型,以及技术升级、品质升级、品牌升级,努力下好“商乘并举、先进节能与新能源智能网联共进”这盘大棋。 汽车市场的调整只能成为车企进一步向前的动力,无论面对技术的变革,还是产业政策的变革,只要牢牢把握好用户需求,企业就能活在未来。此前,中国汽车工业缺乏造一辆用户心目中品质好车的能力,其中一项便是配套设施的不成熟。2018年10月,嵌套在新港基地的全国首 个三圆弧高环跑道通车,江淮车辆一下车间就可以直接上跑道,模拟用户实际用车场景进行试验,一旦试出问题,只需要几分钟工程师就可以赶过来处理、优化,让车辆以好的状态出厂。如果只是从工程师眼光而非用户体验出发,专程跑到盐城、襄樊试验,反馈机制和试验结果不可同日而语。另外,为了使产品满足全球用户各种环境下的使用需求,江淮汽车持续开展“四高一山”试验,反复寻找产品在各种使用环境下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源头开始抓整改,提升产品的适应能力。
国内首 个三圆弧高环跑道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