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三次按下“复工键”的背后 从武汉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看疫情下的产业链(3)

  江铃集团救护车生产的六七百家供应商中,100多家位于湖北,其中多家提供关键零部件,“一旦缺了关键部件,生产线就要停。”张戈认为,疫情期间,湖北供应商的支持足够分量。

  公开数据显示,湖北汽车产量和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数量,均为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

  “博世华域生产的转向机,其他供应商也能做,但和车型不匹配,重新开发至少要几个月。”张戈表示。

  海外供应链条受阻

  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向好,从3月中旬开始,武汉汽车产业重启。

  以东风本田和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为代表的整车企业,逐渐恢复产能。武汉数千亿元的汽车产业链重新转动起来。

  作为这两大整车企业的供应商,武汉博世华域同步开启第三次复工。

  “疫情对工厂影响还是挺严重,3月份的产能只能恢复到去年同期的七八成。”穆大川说,工厂往常都是24小时双班制生产,旺季时有些生产线每周能开14班。现在有的生产线降量,一周只开6个班。

  “目前整体销售只达到一半,很多产品还没开始要货。国内订单有所恢复,但前景不明,我们还在观望。”尤照慈说。

  在穆大川看来,遭遇困难时期,公司的客户结构优势得到凸显。

  这家公司为武汉通用、东风神龙、广汽本田、长安福特等多个大型整车企业供货,有的客户减量,有的客户增量,能够对冲一些市场变化。

  然而,随着国外疫情出现变化,作为全球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中国车企与供应商经受着新一轮的冲击。

  第三次复工后,武汉博世华域恢复为韩国汽车客户供货,但来自印度塔塔汽车的订单,受当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较大。

  相对于海外订单,穆大川更关心进口配件的供应渠道。据他介绍,总部已在评估海外零部件的采购风险,看能否寻找到国内可以替代的供应商。

  张戈和同事每天都要研判进口配件的供应风险,“每个零件单独拎出来,确认还剩多少库存。如果遇到关键部件缺货,只能把相应车型的生产计划往后排。”

  “一家法国供应商关闭了工厂,我们就一点办法没有,只能找其他供应商。但沟通需要时间,也需要大股东认可才行。”张戈说。

  嘉迅汽配生产的转向机壳体,内部密封圈就产自欧美。尤照慈表示,目前库存短期内还能满足需求,但补货已经很难,要看国外疫情变化。

  一旦进口件库存不足,国际物流又不畅通,厂商要么停止生产线,要么寻找国产替代品。

  国产化并非易事,尤照慈对此颇有感触:更换供应商要得到客户认可,比如德国汽车客户有体系要求,涉及零部件如果要更换,要得到客户总部授权。层层手续办下来,过程非常繁琐。

  “有的整车企业指定使用某品牌的零部件,一般不允许更换,或者一年只给一次更换机会。”穆大川说。

  尽管困难重重,但推进供应商国产化,是这次危机伴生的机遇。有的企业已经选好备用的国内供应商,并积极开展验证工作。

  “以前想推推不动,现在是个好时机。如果不换海外供应商,就可能缺货。客户为自己的产品着想,也要做一些转变。”穆大川说。

  逼自己走出舒适区

  从长远看,疫情这只“黑天鹅”,不仅冲击企业生产计划,更让产业前景充满变数。

  穆大川认为,现在处在汽车产业的寒冬,企业多少都有资金压力。如果产品有库存,销售不出去,就会占用过多的资金。

  他认为,目前企业要转向求稳,等市场稳定后再做决策。

  尤照慈也感受到了资金压力,“这段时期比较困难,在想办法回笼资金,还要开源节流。”

  “销量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主动权不在我们手上,只能把内部采购成本降下来。”尤照慈说。

  在博世华域第三次复工前,一些外地研发人员还未返回工厂,就已开启在家远程复工。有的员工走之前没把办公电脑带回家,穆大川协调快递公司,把部分电脑送到了员工家里。

  穆大川说,公司近年来在努力走出舒适区,通过加强自主研发和智能制造来主动求变。“现在产能和效益还不错,但战略上如果没有规划,别人很快会把你的市场份额瓜分掉。”

  往年第一季度,这位副厂长就忙着出差,穿梭于供应商、客户和总部之间。这段时间,他少了奔波忙碌,有更多时间静下来思考工作的得与失,以及如何改善生产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刘漂觅所在岛屿的4条生产线,逐渐恢复往日的忙碌。他说自己太久没吃到小龙虾了,武汉又到了小龙虾满城飘香的季节,但自己顾不上。

  阮应顺在上班路上,偶尔看到一辆救护车驶过,心中会冒出一个想法——这辆救护车的转向机,很可能就是我们造的。(记者完颜文豪)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