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速度与汽车产业的「排异反应」(2)
时间:2020-05-04 23: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而因为行业政策补贴的变动、企业的规模效应、行业竞争压力等多重因素影响,加之新造车们的「直销模式」在中间并没有起到缓冲作用,这一系列变动都更直接的反馈在「价格」这个因素上。很巧的是,特斯拉在今天上午又启动了新一轮的价格调整,这也许已经是第 5、6 次的价格调整了。 于是,显而易见的受害者变成了「老用户」。难道在汽车行业需要去「抵抗」技术变革的指数速度?其实对于这些敢于寄托信任的「老用户」来说,无论是特斯拉调价、蔚来迭代还是这次有一定特殊性的小鹏事件,他们也许需要企业从冰冷的商业世界中脱离出来,去为这些最初的「信任」做点什么。 其实已经有不少新造车企业在做这样的事情。除了最初的产品价格优惠外,蔚来的新电池将为 ES8 老用户提供折扣,特斯拉也曾培养了一批终生免费使用超级充电的老车主,小鹏也是提供了超充五折优惠,以及多种返利政策。 只是如果以这次小鹏事件为特殊例子,行业内的车企们需要形成一个更加体系化,以及更加「公平」的动态运营系统去调和这样的「矛盾」,将汽车上的「优惠」更均匀的反哺给每一个用户。也许这次矛盾的激化正是因为小鹏致歉之后的「解决方案」并没有说服老用户。 互联网服务行业中有一个非常普遍的「拉新政策」:正式由「老用户」的优惠码,新用户入驻以及产生交易之后,享受到的优惠平分。优惠分配可以很灵活,但为什么没有汽车企业能够尝试一下这样更新鲜的运营策略呢? 随手打开一个 APP 的拉新页面 | 手机截图 当然还有一个解决方向可以探讨,就是互联网行业在一直在强调的「数据价值」。老用户的带来的改进建议、找到的 BUG、甚至是行驶里程的数据,这些都是能够给企业带来价值的数据,那么车企是不是可以有一套体系去评判这些价值,给老用户更多的实际价值,不论是积分还是实际的金钱。这也许不仅能够帮助车企更快速的成长,同时也能防止让新能源汽车演化成「晚买更优惠,永远在观望」。 当这样的「信任」换来的是长期利益的时候,也许企业也能走的更久远,用户也能更爱车企,带来更多的口碑效应。而作为现在这个起步时期的消费者,也需要重新梳理自己对于「新能源智能汽车」的价值评判规则,毕竟汽车的迭代升级只会越来越快。 小鹏的「快与慢」激化了行业中的这个矛盾,它像是互联网速度与汽车产业的「排异反应」,行业快速的发展之下一直都有,却没有被很好的解决。 针对这件事来说,小鹏的多数维权者希望自己「本应该有知情权」,但政策变动和供应链调整的不可控,以及企业内部对于新产品开发与发布存在的诸多变数,都让消费者眼中的「知情权」在多样化的立场上出现不同的理解。在维护老客户关系这件事上,小鹏以及新造车们唯一能做的也许还是「更透明」。既然选择了当「鹏友」,有些信息以及用户诉求的解决方案是否可以以一种更开放的方式进行讨论?也许这对行业都能够是一次榜样教学。 「鹏友家宴」2018年小鹏汽车香港B轮融资现场 | 现场照片 而小鹏这件事给行业以及消费者一个警示:要像买一个电子消费品去看待新造车势力以及未来全面变革后的新能源汽车。造车新势力的出现本来就带着挑战行业规则的色彩,选择造车新势力的消费者可能也要在消费时适当调整自己的预期,接受这新一轮的变化。 特斯拉曾在 2016 年左右推送过一个免费的软件 OTA 升级,它让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快了一秒左右。如果这件事放在传统燃油时代也许需要花费不菲的价钱去改装,甚至是需要换车才能解决。在这件事之中,OTA 的价值被凸显,但它却并没有体现在「价格」之上。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早期行业之中,需要一轮对于「价值」与「价格」的新标准的讨论,去重塑一套新的价值体系,包括积怨已久的二手车的价值评判等等。只是在体系还不完善的时候,消费者需要更多的「主机厂」站出来,去做好这之间的缓冲垫,积累品牌口碑,这对整个行业都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