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自主创新,51VR的国产工业仿真软件之路
时间:2020-05-01 22: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独立自主,51VR智能驾驶与交通事业部打破壁垒赋能行业 要实现“制造强国”,必须拥有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中国智能制造技术链的根基之一。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楼越高风险越大。自主创新是中国汽车工业仿真软件崛起的必经之路。2017年,51VR智能驾驶与交通事业部面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开始逐步探索和研发虚拟仿真测试软件。经过2年多的不断研发与积累,对外发布了全国第一款全模块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51Sim-One。作为可替代国外同类研发工具,填补国内在智能网联汽车虚拟仿真的技术空白,51Sim-One综合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围绕对数据处理分析流程,对自动驾驶系统进行综合性虚拟测试。其虚拟仿真平台融合了道路环境仿真、动态交通流与场景仿真、多传感器仿真、车辆动力学仿真、自动化测试与云端计算等多种仿真与测试技术,解决超大规模虚拟场景库建立的难题,实现连续交通流下的大规模仿真与测试,打破国内缺乏物理级传感器仿真模型的困境。
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平台51Sim-One示意图 2019年,对51VR智能驾驶与交通事业部是内部积聚力量的一年,也是外部服务行业的一年。随着数十项专利和软著的申请,51Sim-One仿真软件已经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同时,仿真软件也得到了国内全行业专家们的积极试用与宝贵建议,软件功能更加贴近市场需求而日趋成熟起来。通过合作项目,仿真工具链开始进入汽车企业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化流程中,支持多个自动驾驶场景应用示范区建设,辅助测试场的数字孪生测试与虚拟测试过程,帮助企业逐步摆脱依赖国外软件的窘境,实现了更多满足国内自身发展的需求。今年下半年,51Sim-One云端版、高精地图编辑工具51World Editor世界编辑器、场景库快速转化工具、虚拟标注数据集、驾驶模拟系统与硬件在环测试系统、数字孪生测试系统等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服务相继推出,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仿真研发测试工具链条。
51 World Editor世界编辑器工作界面图 目前国内外仿真测试规范标准在建立的关键窗口期,仿真模型与数据格式是其中的硬核,抢占技术规范的制高点至关重要。中国在参与标准化制定过程中坚持走科技自主之路,保证汽车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安全底线。当国外的巨头对工业软件实施断供,自主平台可以保证我国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自主发展。51VR正随着这股颠覆式的创新浪潮,积极派遣专家进入C-ASAM标准制定工作组,和同行专家一路提出适应中国道路交通车辆特点的标准建议。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智慧交通带来的巨大的变革,大数据和5G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智慧交通的服务方式,为智慧交通发展打开了新的思路。计算机仿真技术恰恰具备高度的通用性,易于迁移至智慧交通,航空航天,人工智能设备的训练等多行业领域。51VR智能驾驶与交通事业部把技术积累迅速而灵活的应用到了智慧交通领域,与交通行业的头部企业合作联合完成中微观交通仿真产品与车联网云控镜像系统。帮助城市进行交通诱导,道路管制,应急措施等管理方案仿真以及帮助网联汽车和5G示范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进行可视化和云控的全面升级。这些产品是交通,汽车,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之作。期待未来,交通与汽车通过数据网联更加有效的缓解交通拥堵、提升运输效率、保证交通安全。 倡导融合创新与合作共享,51VR牵手产学研举办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专业论坛 12月18日,51VR举办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专业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高校、汽车企业、交通设计研究院、产品检测机构、示范区测试区、高科技公司等多位权威行业学者专家,围绕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的自主创新工作展开研讨和经验分享,会场听众近300人。此次专业论坛有三个突出的亮点:第一、论坛中智慧交通和智能汽车专家进行了融合贯通和无界交流。第二、论坛邀请企业和展示案例均为国内自主优秀创新成果,都在用自主科技解决当下国内的出行需求问题。第三、论坛围绕仿真技术在智能驾驶与智慧交通领域的最新实例应用展开分享,极具专业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