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20 年1 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92.7%。公司20 年1 季度实现营收239.7 亿元,同比下降32.6%;实现归母净利润1.35 亿元,同比下降92.7%。公司业绩大幅下滑主要与疫情的负面影响有关,1 季度我国乘用车产量为268.4 万辆,同比下滑48.7%,高于公司营收降幅。
经营活动受限,固定成本带来负面影响。20 年1 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3.2%,较19 年同期下降1.1pct;净利率为0.5%,同比下降6.0pct,主要与公司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由去年同期的7.91 亿元下滑至0.86 亿元及期间费用率较19 年同期上升2.5pct 至12.9%有关。公司疫情期间经营受限,但设备折旧、员工工资等成本相对固定,使得公司利润跌幅高于营收跌幅,如人工成本由19Q1 的37.8 亿元同比下降19.0%至今年1 季度的30.6 亿元,跌幅明显低于营收跌幅。
公司持续推进自主可控发展,短期看有望受益于下游乘用车恢复。公司着力自主可控发展,收购小糸车灯,实现了汽车照明的自主掌控;出售上海天合股份,设立延锋汽车智能安全系统公司,明确了汽车乘员智能安全系统的独立自主发展;收购上海萨克斯50%股权,以自主发展传动系统模块关键部件。据中机中心数据,4 月前20 日我国广义乘用车合格证产量为94.1 万辆,同比下降10.3%,较3 月53.3%的降幅大幅收窄,受益于乘用车行业恢复,公司盈利有望持续改善。
投资建议:公司中长期的盈利和分红表现优秀,战略清晰,经营稳健,众多业务具备全球竞争力,同时积极开拓新能源、智能驾驶领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新动能。疫情不改变中长期价值,随着整车回暖,公司2 季度有望迎来改善。我们预计20-22 年EPS 分别为1.83/2.20/2.35元/股,对应当前股价的PE 为10.5/8.8/8.2 倍。结合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20 年15 倍PE,合理价值为27.5 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行业景气度、海外业务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