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和平“离婚”
时间:2020-04-28 08: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捷克,布拉格城堡夜景 2月中旬,网络上一个“斯洛伐克总理患新冠肺炎住院”的帖子不胫而走,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一个中欧地区默默无闻的小国身上。尽管这个帖子不久被证实为假消息,却让人想起了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国度。 说来也奇怪,在英语世界里,也许是发音很相似,斯洛伐克(Slovakia)和斯洛文尼亚(Slovenia)经常被混在一起,以至于两国外交部不得不定期交换一批寄错了的邮件。 1993年1月1日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捷克和斯洛伐克之间终止了70多年的“婚姻”,过程没有任何流血冲突,甚至没有经过任何公投过程,被认为是最和平的国家分裂进程,史称“天鹅绒离婚”。 到了今天,当初主张分家的两个政客,捷克时任总理瓦茨拉夫·克劳斯和斯洛伐克时任总理弗拉基米尔·梅洽尔,依然相见是朋友,还经常一起搭档出席各种研讨会,讲述他们商议“和平分手”的经过。 一对“伴生国家”这样微笑地分手,是怎么做到的? 在大国博弈中缔结的婚姻 1918年,一战进入尾声,奥匈帝国败亡,欧洲中东部版图发生巨大变动。 巴黎凡尔赛宫的和平谈判期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14条”原则,倡导民族自决。原奥匈帝国境内的多个民族,获得成立主权国家的机会。1918年,一个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便出现在欧洲的版图上。 尽管同属于西斯拉夫民族,并且在哈布斯堡统治轨道里相邻、共存了好几个世纪,捷克族和斯洛伐克族走到一起,却有着不同的背景。 今天捷克共和国境内的波西米亚地区和摩拉维亚地区,是当时奥地利直接管辖的行政区,是哈布斯堡皇朝的工业重镇;而斯洛伐克自中世纪以来长期是匈牙利的管治范围,被称为“上匈牙利省”。 因为在奥匈帝国二元制时期,分属帝国境内两个大实体管治,捷克和斯洛伐克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捷克人更加工业化和城市化,也深受日耳曼文化的影响;境内多山多林木的斯洛伐克人,则以农业为根基,经济发展状况比不上捷克人。 在1848年“民族之春”革命卷席欧洲之际,匈牙利试图争取从哈布斯堡统治下脱离,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而受匈牙利和哈布斯堡皇朝双重统治的斯洛伐克人,则选择站在哈布斯堡这边,把矛头指向匈牙利人。同样受双重统治而且把矛头指向匈牙利人的,是南部的斯拉夫民族——塞尔维亚族。 2018年10月28日,捷克独立100周年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奥匈帝国境内的斯拉夫各族,都试图争取一个能够尊重各民族自治的联邦制宪政框架。后来担任捷克斯洛伐克开国总统的捷克民族主义者托马斯·马萨里克,在当时也并不主张民族独立,而是推动奥匈帝国实行联邦制宪法改革。 讽刺的是,哈布斯堡皇朝内联邦主义者的最显赫代表,正是费迪南大公。他被激进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刺杀,让这个联邦改革进程胎死腹中。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更加葬送了奥匈帝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时,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民族失去了奥匈帝国这个大保护伞,不得不走到一起。以马萨里克为首的捷克民族主义者认为,在强邻环视的情况下,弱小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只有走到一起,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享有发言权。 在一战结束后,中东欧地区是一片险恶的地缘政治形势,四面受敌的捷克和斯洛伐克不得不抱团取暖。 面对德国和奥地利的日耳曼人威胁,捷克人需要斯洛伐克作为通往乌克兰和俄罗斯等斯拉夫兄弟民族的东部走廊,斯洛伐克则需要捷克帮助对付来自匈牙利的军事压力。 一战后成立的众多东欧民族国家,几乎是四面开火:波兰跟德国开战,跟短暂存在的乌克兰开战,也跟捷克斯洛伐克为了争夺中欧铁路枢纽——切申(今天,切申“一镇两国”的风貌成为了两国共享的旅游资源)而开战。 捷克斯洛伐克也是同时四面开火:除了跟波兰开战,也跟试图重夺斯洛伐克的匈牙利开战,还要跟不承认战后东部边界的德国魏玛共和国进行领土斗争。 斯洛伐克时任总理弗拉基米尔·梅洽尔(左)和捷克时任总理瓦茨拉夫·克劳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