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2)
时间:2020-04-26 06:4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如今,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時間的壓力,細化到了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3月初,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再次強調時間的緊迫感:“今年滿打滿算還有不到10個月的時間,按日子算就是300天,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本來就有許多硬骨頭要啃,疫情又增加了難度,必須盡早再動員、再部署。” 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走遍了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陝南山區是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核心區之一,總書記很牽挂。這次專程到商洛、安康,就是要實地察看這裡的鄉親們脫貧情況。 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坐落在山窩裡,九山半水半分田,曾經是極度貧困村。村民為了過上好生活,將村名改為“金米”,村子的路叫“米湯街”,就是想填飽肚子,不再挨餓。 如今,山還是那座山,村卻變了模樣,木耳大棚一片連著一片,房子煥然一新。總書記走進木耳種植培訓中心和智能聯棟木耳大棚,實地察看幫助鄉親們脫貧的“金疙瘩”。農戶肖青鬆過去在外打零工,去年打起背包回鄉了。他向總書記匯報自家收入時,連眉梢都帶著笑意:“1個菌棒賺7塊錢,承包兩個大棚,一年兩茬,一茬能掙兩萬塊,兩茬能掙4萬多。”更讓他安心的是“公司+農戶”的模式,行情好了按市場價,行情不好時能拿到保護價。 這幾年,金米村的木耳種植從地栽到智能大棚裡的塔栽、吊栽,村民們也從拿鋤頭刨地轉為用智能手機打理木耳種植,山路也從過去羊腸小道變成了硬化車道,就連電商也聯到了家門口,陝南幾乎每個市縣都有電商協會。總書記來到直播平台前,成了“最強帶貨員”。他強調,電商不僅可以幫助群眾脫貧,而且還能助推鄉村振興,大有可為。 小木耳、大產業,給總書記留下了深刻印象。總書記指出,發展扶貧產業,重在群眾受益,難在持續穩定。要延伸產業鏈,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累計安置易地搬遷困難群眾1346戶4173人。這兩年,社區工廠一家接著一家開起來了,搬遷來的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不少昔日的農戶如今成為城鎮“雙職工”家庭。山上興產業,山下建社區,社區辦工廠,盤活了各方面資源,實現了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了一家毛絨玩具廠。工廠的員工基本上都是女工,之前她們住山上,要麼外出打工,要麼留守照顧家庭,隻能選一頭。如今搬下山住,既能打工又能照顧家庭。一位女工說她的愛人也在縣城裡的廠子做工,習近平總書記笑著說:“那你家是雙職工了,收入有保証。” 在一家服飾公司產品展示廳,來自浙江諸暨的女老板看到總書記,就像見到家裡人那般高興:“來了不到一年,在平利縣開了4家社區工廠,去年出口創匯400萬美金。今年3月復工,至今銷量150多萬元。如今境外疫情還在發展,訂單減少,我們加大了網上銷售力度。”她拿起一雙襪子介紹說,單買8塊8一雙,網上買要19塊9,買一送一包郵。習近平總書記夸她會做生意。 搬遷戶汪顯平就住在毛絨玩具廠樓上,總書記來到他家做客,詳細詢問他家庭收入、孩子上學、醫療和社保等情況。汪顯平告訴總書記,過去住在山上,干啥都不方便,窮得叮當響,如今搬到社區,他隻掏1萬塊錢,住進了三室兩廳,裝修花了3萬多,十分敞亮,夫妻倆都找到了工作,家裡老人有了照顧,孩子在浙江大學上研究生,學費不用愁,這樣的日子過去想都不敢想。總書記聽了十分欣慰。他強調,搬得出還得穩得住。后續扶持最關鍵的就是就業。過去講“安居樂業”,如今對搬遷群眾來講,樂業才能安居。“房子好了沒收入,也是住不下去的。”隻有保証群眾就業,才能確保群眾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確保困難群眾就業十分重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多想辦法。 離開社區,總書記乘車沿著盤旋的山路,來到老縣鎮蔣家坪村。這裡的種茶史早在唐代就有記載,但多年來鄉親們守著金山卻揭不開米鍋。這兩年,在黨中央政策引導下,蘇陝扶貧協作項目進了村,建起了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范園區,形成了“黨支部+龍頭企業+貧困戶”的合作模式,帶動了100多戶困難群眾增收。 高山之上,春風、春雨、春茶,雲山、雲海、雲田,一望無際。習近平總書記拾級而上,一壟壟茶樹長勢正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