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半场,汽车市场的报复性消费有多远?
时间:2020-04-23 11:2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餐饮业、旅游业、影视娱乐,以及众多传统制造业,无不经受了几近致命的打击。汽车产业也不例外。 据国资委的最新信息:“一季度,汽车企业受销售终端和供应商复工难等影响,销量同比下降超过30%,一季度同比减利100个亿”。 而另一边“发改委提出要积极稳定汽车消费”“长沙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升级”“浙江省放宽汽车消费限制、鼓励发放网络消费券”……的消息又在给行业注入强心针。 五一黄金周即将到来,现在,汽车产业链到底是哀鸿遍野?还是消费复苏和反弹之势呼之欲来? 传统领域:整车配套服务企业过得还好么?上下游企业是否真的实现复商?疫情对汽车销售模式会有哪些中长期的影响? 互联网领域:造车新势力,到底是会站起来还是倒下去?新能源汽车还会绝处逢生吗?线上看车买车、网红带货卖车是否成汽车销售的救命稻草? 4月23日(周四)晚20:00,《中外管理》“管理百家大讲堂之共克时艰‘复商’进行时”(总第31期),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辛宇、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将联袂解答以上问题,并剖析:疫情对汽车消费市场以及汽车产业链带来的影响。 以下为两位嘉宾对2020年汽车市场的行业前瞻,在直播中他们将结合疫情以来的最新行业情况做针对性讲座。 扫码观看直播 1 辛宇:场景化应用是汽车行业制胜关键 行业惨淡,汽车行业销售数据依然不容乐观,内外交困几乎成为行业共识。 作为汽车行业的管理层,如何识别2020年行业趋势,进而扭转困局?辛宇分享了他的管理“法则”。 1 要少“管”多“理” 很多管理者天天在做经营,给自己定了不少目标和业绩,但并没有真正在做管理,公司的管理并不是简单的经营目标的达成,更多的是效率提升、机构优化、人员激励的实现。管理者就要把管理的工作变成有效率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要结果、要业绩。 “管”是定价值观、定标准。“管”是多数领导想做的事情。“理”是梳理和调理,把所有的事情、流程、资源等梳理的非常清楚,这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管理者必须懂业务才能“理”,不要怕辛苦,要真正和下属和团队一起解决问题,一起梳理管理。只“管”不“理”是不利于团队建设的。 2020年的管理应该少管多理。更多的是关注基础管理,组织优化,人员激励调整等,做好系统建设,给企业带来一个长效的发展。 2 场景化应用是王牌 在汽车新能源政策上目前国家对真正的混动技术、氢燃料技术、插电式混合动力等还未给出明确的政策指示,可以说现在是技术选择的混沌期,全行业更不可能从政策的猜测和推倒去看市场和经营。未来很有可能是几种技术并行,这也意味着汽车行业未来会面临着多种风险和博弈的局面,但能否满足消费者的使用场景一定是未来决定企业战略走向和制胜的关键。 也就是说,企业应该真正和消费者站在一起来面对机遇和挑战,只有了解谁是消费群群体的大多数(主力),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诉求,才能走的更远。没有场景化的应用等于徒劳。 3 汽车销售领域,一定要关注消费升级 汽车行业总体市场不会像是以前那样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主要由于中国目前的人口红利在下降,出生率持续走低,汽车消费市场不仅不会出现结构性的变化,总量也不会再有大的波动。 所以,一定要关注消费升级。未来消费者会更在乎品质和质量,在有限的预算内希望会得到更多的升级体验。所以“小惊喜”和“小确幸”可以概括消费升级的状态:确定和稳定的消费水平,加上消费升级的惊喜。 另外,曾经在2015年前后“逃离北上广”的小镇青年又回来了。这部分消费群体的在大城市的回流,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消费趋势。 2 崔东树:2020年“内忧外患”同在 2019年汽车工业已严重拖我国GDP增长的后腿。2020年疫情对汽车行业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伤口撒盐。崔东树建议: 1 做好“行业继续过冬”的准备 即使没有疫情,2020年乘用车市场也难以发生重大的一个改善。所以2020年应该还要保持一个“艰难过冬”的心态准备。 从公司治理结构来看,应该更强化对整个公司的低成本运行。同时要对这种转型和市场发展的新的机遇,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