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回放!公益讲座第八弹:应对中国车市长周期,厂商要抓什么?放什么?
时间:2020-04-20 17:5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汽车行业遭受重创,中国市场一季度的数据也令人忧心。面对开局不利,汽车厂商应如何看待疫情的影响,在疫情过后如何更好生存、如何持续赢利?疫情后期要打赢经销商的数字化转型之战,该怎样储备弹药? “中国汽车企业既要关注眼前的困难,也要看得远一些,为未来做好规划。”4月17日晚,中国汽车报公益直播讲座第八期如约开课。上海瀛之杰汽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庞勇指出,当前汽车消费总额在社会商品消费零售总额的占比已经超过10%,行业从业人数超过社会就业人数10%,是拉动消费的重点行业之一。本次疫情中,汽车行业遭受了较大冲击,据报道全球汽车产业中有15万人失业,超20万人降薪。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同比下滑均超四成,从业者收入同样受到不小影响。在今年剩下的三个季度里,很多企业将面临如何生存的问题。庞勇认为,车企无需过分悲观,随着各部委及地方政府密集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措施,汽车市场将迎来政策红利期,而且在他看来,中国车市的长周期发展才刚刚开始。 ♦中国车市的长周期发展才刚刚开始 庞勇介绍,放眼汽车行业的发展历史,过去汽车市场需求侧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于是行业实现了“三建”、“三赚”,即建整车厂、建配件厂、建4S店;赚眼球,赚需求,赚钱。同时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重视对自身竞争力的塑造,比如引进外资成立合资公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研发。 在他看来,现在中国车市的长周期发展才刚刚开始,行业仍然有机会赚钱,只是比以前困难了,过去的成功经验让汽车行业形成了路径依赖,变成了我们今天的负担。中国车市未来长周期仍然有广阔前景,新品类不断出现及新的细分市场将带来差异化机会;皮卡、汽车改装还没有放开,一旦政策红利出台,这些方面将出现巨大市场机会;经销商集团信息化效率提升和数字化营销能力给盈利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基于未来出行业务的商业模式,主机厂和经销商伙伴合作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等。 庞勇认为,在未来的中国车市长周期中,合资品牌、豪华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销量和市场竞争力会出现较大分化;汽车产业的内部和外部并购将逐渐频繁;产业和跨领域的技术进步将引发消费者需求的迭代变化;盈利将从新车向全价值链转移,新的商业模式会不断出现;围绕汽车流通和汽车生活方式的各种业态会不断出现并固化;新品牌出现和品牌向上成为趋势,新的细分市场不断涌现……而这些变化,也将对厂商产生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如果非要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长周期加上一个期限,庞勇认为是未来15年。首先,消费升级周期已经开始,2015年参加工作的消费者已经把汽车当成消费品,而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购买的车辆是和他们生活方式挂钩。其次,2035年以前电动车将是国家汽车产业战略方向之一,将是车市重要载体。第三,智能驾驶和车联网发展将对消费行为和价值创造产生影响。 当前我国汽车市场逐渐步入成熟期,厂家在研发上大量投入,国内主机厂和零部件公司之间,和国外公司合作与博弈成为常态,市场进入良性发展。厂家主动下调销量目标,说明其能够尊重规律和判断更加理性。因此,2019年或是中国车市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拐点。 ♦快时代营销实力在于慢功夫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居民消费能力可能进一步下降。而汽车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前十名的销量达到60%,经销商选择品牌时要更谨慎。 “我国汽车企业不要期待车市出现V型反转,而要为市场呈现长阳走势做好准备。”庞勇认为,企业在快时代的营销实力在于慢功夫,企业还是要抓紧修炼内功 。 2019年前后车企的营销之道和数字化升级该如何迭代?盈利的逻辑和趋势变了吗?庞勇直言,网红带货不是升级之道!未来汽车产业会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厂商要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盈利方式要从销售新车向全产业链延伸。因此,需要重新定义企业岗位价值、营销组织和核心能力。 观众在出差途中观看讲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