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自动驾驶汽车:企业冒进 监管叫停(2)

记者了解到,目前多地已经开放了测试路段。北京确定了33条共计105公里的首批开放测试道路;上海已开放测试路段37.2公里;深圳已开放测试道路长度总计约124公里。

记者了解到,多地发放路测牌照进度不一,有企业已贸然“上路”。2018年,上海先后向上汽集团、蔚来汽车、宝马中国3家企业发放了5张测试牌照;截至2018年9月,已有包括滴滴、腾讯在内的7家公司获得了北京市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资格。不过截至目前,广州市有关部门并未开始向企业发放测试牌照,一位业内人士说“但企业显然已经等不及了”。

技术亟待攻关法规仍存盲区

有关专家表示,自动驾驶仍是新生事物,其发展范式、管理方式等都无经验可循。我国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一方面要面对世界范围内行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殊问题。

第一,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不完善,技术发展没有法律支撑。广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欧卫安表示,虽然目前政策上鼓励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法律配套上还有着较大差距。

欧卫安表示,目前我国在新型人工智能领域的立法尚未全面开展。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例,目前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只对有人驾驶进行规定,没能把无人驾驶和机器人驾驶纳入,相关的配套法律体系也是如此。这就导致一些法规盲区的出现,如车内驾驶员有双手离开方向盘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危险驾驶行为,而一旦自动驾驶失控导致严重交通事故,车内乘员或面临承担危险驾驶罪甚至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刑事责任。

此外,自动驾驶在道路交通的设备、指挥以及引导方面还有待完善。“各地政府目前出台的有关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的行政规章,也更多是鼓励科技公司进行科技实验,并不太提倡正式进行运营。”欧卫安说。

第二,自动驾驶的技术难题仍然存在。采访过程中不少专家表示,自动驾驶的几项关键技术如传感器、处理器、算法和高精地图等,未能满足现实需要。

第三,受资本影响,部分初创公司在宣传时有意夸大,扰乱产业秩序。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国内的自动驾驶正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不少初创公司融资需求强烈,为了达成融资目标而进行夸大宣传,甚至出现了“不提L4就不好意思说自己做自动驾驶”的情况。

第四,安全问题频现,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技术仍存在心理上的恐惧。张希表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其实是不同的概念,但消费者往往缺乏区分能力;同时,近年来不少辅助驾驶车辆发生车祸,更让消费者对其产生了心理上的抵触。

通过App选择上车地点、激光雷达全方位感应、乘客享有“自主刹车权”……近日,广州自动驾驶出租车以12元的起步价试运营,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然而试运营仅一天后就被广州市番禺区交通部门叫停。

近年来,随着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陆续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路段、发放路测牌照,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试水自动驾驶领域。然而,市场人士认为,广州的紧急叫停不仅凸显一些企业在技术及法规尚未完全成熟时,急躁冒进抢夺市场,一味“求新求快”,同时也反映出自动驾驶领域“创新超前法规滞后”的现状。

抢占市场概念带有噱头成分

11月1日,广州市白云出租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推出“全国第一辆自动驾驶出租车”,以12元的起步价在广州大学城开始了试运行,并在当天的发车仪式上选了两名大学生试乘。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该公司出租车选用的车型是广汽新能源GE3纯电智联SUV,为其提供自动驾驶技术支持的是广州文远知行科技有限公司。

文远知行公司运营总监向记者介绍,乘客可以在App上选择目的地,上车后点击确定即可启动车辆;该车可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的方法实现全方位感知,车顶上的“大眼睛”是车辆的激光雷达,它和毫米波雷达相配合,可以感应车辆周围200米范围内的各类物体信息。

记者体验发现,在驾驶位旁边的屏幕上,的确可以清楚地看到车辆周围详细情况。

文远知行副总裁钟华介绍说,为了保证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安全性,除在车辆上安装了全车健康检查系统和备用传感器之外,还为乘客提供了“自主刹车权”——乘客可以通过车载平板内的App实现电子刹车,也可以通过后座的脚踏板进行机械制动。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