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小米的人,画出小米震荡前行的曲线(2)
时间:2020-04-17 03: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就在黎万强离开的一年多里,小米陷入低谷,遭遇供应链、渠道、品牌等一系列危机,比如小米Note2由于拿不到AMOLED屏幕,只能延期上市。同时,外部又遭遇来自华为、OPPO、vivo的猛烈攻击。 雷军曾向《中国企业家》坦承,最困难的是2015年5月,花了很长时间解决整个供应链问题,产品终于可以大规模供应。之后就发现遇到了天花板,产品供应不成问题,但是渠道问题出来了。 “对手机市场的变化速度,我们估计的不足。市场给我们的时间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另外,一些时代性的机遇开始了。比如县城、乡镇换机潮开始了,小米的主要客户群是一二线城市,(但是)三四五线换机开始了。” 此时的黎万强则正在释放文艺青年的天性。据《财经》报道,他有一半时间将自己关在北京顺义的家中,反复看梭罗的《瓦尔登湖》和瓦茨的《心之道——致焦虑的年代》,还花了一大半时间在云南拍照和发呆,并且喜欢上了自驾。 偶然的一次,他将照片倒过来,换了个角度,发现了新的世界。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后来他从自己几万张同系列的照片中挑出23张,办了一场摄影展。 2016 年 1 月,黎万强回归小米,雷军让他负责小米市场和小米影业,当时的小米影业其实只是筹备阶段。 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手机行业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小米也已经不是那个小米了。雷军想了七个月,开始布局线下,同时与运营商合作。小米也开始请代言人,冠名热门综艺。以前,黎万强压根儿没做过这些事。 一年多以后,黎万强被任命为小米首席品牌官,同时出任顺为资本的合伙人。他的手下梁峰接过市场部,直接向雷军汇报。此后,黎万强就很少面对镜头,据说在他离开前的半年多,已经开始休假,专注摄影和绘画。 离开小米,雷军祝黎万强从此彻底放飞自我,快意人生。黎万强曾告诉一位记者,他对未来的期望是保持热爱,他内心始终相信,能穿越时间的不是商业,是哲学、文学或艺术。 他曾撕开一个口子 比黎万强更早离开的是周光平和黄江吉。 当年,雷军找周光平也费了一番周折。小米刚创立时,几乎是“三无”,没产品没人没规模,雷军不得不把80% 的时间用在找人上。他搞软件出身,做手机“最难搞定的是优秀的硬件工程师”。 周光平雷军想了个笨办法,用Excel列出长名单,一个个找、一个个谈。雷军回忆,当时每天要见很多人,自己的开场白总是,我是谁、做了什么事、想找什么人,能不能给我一个机会见面谈谈。 即便如此,成功率却很低。三个月时间,雷军见了一百多个人。有的让“经纪人”来谈,开出的条件是高期权、高福利,一次甚至谈到凌晨,用雷军的话说“接近崩溃”。有一个人,雷军觉得不错,3 个月聊了十七八次,一次平均十小时。最后关头,雷军觉得他没有创业精神,只能放弃。 周光平的出现让雷军看到希望。两人第一次见面,原计划谈两个小时,没想到从中午一直聊到半夜,周光平决定加入。后来,周光平告诉雷军,打动他的是雷军说,必要时自己可以站柜台卖手机。周光平也曾私下跟黎万强聊天,说大概谈到15分钟的时候,他就做出决定了。 周光平在手机行业浸淫二十多年,曾是摩托罗拉手机总部核心设计组核心专家,参与多款摩托罗拉手机的设计,担任过摩托罗拉北京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及高级总监,后来去了戴尔星耀,任无线产品开发副总裁。 进入小米,周光平负责手机研发与供应链。用黎万强的话说,周光平加盟后,硬件团队的组建可谓在黑暗中撕开一个口子,有光进来了,大家看到了希望。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敲定了十多个有近15年经验的硬件工程师。 然而,2015年小米遭遇供应链危机,周光平亦难辞其咎,据说周光平手下负责供应链的副总裁郭俊,几乎把小米供应商得罪光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