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汽车70亿融资仍未到账 三次下发离职协议欲裁员渡难关
时间:2020-04-09 00: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说好的4月1日上班,临时又通知复工时间再延一个月,这都是公司第三次更改复工时间了。”一提到工作,张晨(化名)就感到头疼。作为一名前途汽车内部员工,他渴望复工的心情十分迫切。毕竟不复工就意味着收入大打折扣,几个月下来,他已经有些吃不消了。 张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目前公司暂时通知5月4日复工,但能否如期上班还是未知数。 值得关注的是,日前,有网友爆料称,前途汽车及其母公司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华冠)拖欠员工工资,并采用员工个人信息进行贷款发放工资。 “公司因为融资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确实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张晨表示,其实公司多次延迟复工,也是变相节约支出成本的一种方式。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表示:“原计划在今年8月和9月能分批到位的融资款,因为一些原因需要延期到账。这使得公司部分原定推进的工作,因资金延期到账而遇到困难。” 正是这笔延期到账的融资款,让前途汽车如今陷入窘境。据了解,上述融资款项金额高达10亿元,原计划最晚于2019年11月到账,眼下却一拖再拖,至今未见踪影。 “前途汽车之所以有此境遇,一方面因为缺少满足主流消费市场需求的车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母公司长城华冠太依赖于机构融资,缺少从市场上找钱的途径。”一位不愿具名的长城华冠股东表示。 对于上述情况,截至记者发稿,前途汽车方面表示,“对此,没有任何回复”。有观点认为,前途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代表之一,其遭遇正是新势力车企的缩影。眼下,国内汽车行业正加速洗牌,前途汽车的“钱途”在何方? 连续下发3份离职协议书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公司便按工资发放等级分批停薪,以缓解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张晨介绍称,公司员工工资划分为A、B、C、D、E、F、G七个等级,级别越高的员工,被停薪的时间越早。 据记者了解,自2019年7月起,前途汽车率先停发了A、B、C三个级别的员工工资。“我因为级别比较低,从去年8月开始被停薪。到现在为止,包括十三薪在内,共有7个半月工资没发(期间发了一个半月工资)。”张晨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截至目前,前途汽车及长城华冠共推出了三份离职结清协议书。第一份离职协议书主要针对前途驿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一家分公司员工。该协议书显示,今年农历春节前离职的员工,公司承诺在2020年2月28日前分两次结清工资。 第二份离职协议书则是在春节之后由长城华冠发出,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这一举动,被外界认为是长城华冠“变相裁员”的一种方式。 “公司资金出现困难,这样做也是为了控制成本。”张晨称,离职与否,还是以员工主观意愿为主。 据悉,截至3月20日,年前离职的前途汽车员工工资已基本结清,而春节后提出离职的员工部分工资也已经结清。 不过,春节前已经离职的原前途汽车员工孙宇(化名)告诉记者,前途汽车承诺给他们的“十三薪”,要等到今年4月底前才能结清。 3月中旬,长城华冠推出了第三份离职协议。该协议称,选择本周内主动离职的员工,公司将确保5月底前结清工资,无赔偿;选择2日内协议离职的员工,公司签署赔偿协议,按国家规定的N+1标准提供赔偿金,8月底前结清工资;选择继续在公司坚守的员工,公司会努力尽快解决工资问题,但短时间内无法给予时间上的承诺。 这份看上去颇为强硬的离职协议也被外界视为长城华冠强制进行内部裁员的佐证。“最新离职协议是针对那些被列入公司裁员名单员工制定的。”张晨告诉记者,此次裁员比例预计在40%~50%左右,公司员工人数将减少至800人左右。 据了解,长城华冠及旗下子公司(含前途汽车)从2019年开始大量扩招,人数从原来的600余人迅速扩张至2000多人。截至今年4月3日,长城华冠微信大群内员工剩余不足1440人,较3月24日减少了160多人。 70亿融资仍未到账 从扩招到裁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前途汽车正经历着其造车路上的至暗时刻。 公开资料显示,前途汽车母公司长城华冠成立于2003年,2015年9月正式登陆新三板,成为新三板新能源第一股。但2019年2月20日,长城华冠已从新三板摘牌,试图转战科创板以谋求更多资金造车。 公开资料显示,从2015年上市到2018年底在新三板挂牌期间,长城华冠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逐年扩大,分别为-0.22亿元、-0.98亿元、-2.26亿元、-6.06亿元。 “造车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长城华冠融资的钱全部都投入在造车上了。”上述长城华冠股东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