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供应能否自给?如何稳定汽车消费?商务部回应(2)
时间:2020-04-02 18:3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八是优化消费环境。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督促流通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让消费者放心进店、安心消费。进一步完善消费信用体系,加强流通行业管理,不断改善消费环境。 全力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有记者提问,受海外疫情影响,博世等欧美工厂纷纷停产,中国汽车行业依赖进口的零部件面临断供的风险,甚至可能造成停产危机,请问商务部如何看待海外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反向传导?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哪些考虑? 刘长于表示,随着国际疫情蔓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欧洲、美国的部分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海外疫情蔓延不可避免对我国汽车贸易和供应链运转带来影响。 同时,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已经处于全面复工复产阶段,汽车供应链压力得到较大缓解。特别是3月31日,国务院又出台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2年、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降低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增值税税率等三项措施。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减缓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冲击。 刘长于指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当前汽车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国内汽车企业加强海外供应商生产、供应监测,加大订货和库存,制定替代预案,合理安排生产;同时,加强通关和物流便利化,保障汽车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发、生产、测试设备等进口通道顺畅。 我们愿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在积极抗击疫情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全力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把疫情对整个行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资料图:汽车制造平台。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如何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商务部回应 有记者提问,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请问商务部在贯彻落实方面有何打算? 王斌表示,汽车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社零总额占比高,增长空间大,带动效应强,是当前扩大实物商品消费、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之一。汽车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就业均占全国的1/10左右,1个汽车产业岗位至少可带动相关产业7个就业岗位。 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汽车销量连续两年走低。疫情加剧了汽车消费下滑压力,2020年1-2月销量下降42%。当前,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可能进一步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日前审议通过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降低二手车经销增值税税率、支持淘汰老旧柴油货车等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出台迅速、及时有力,抓住了新车、二手车、报废车等汽车消费关键环节,凝聚了社会各界共识。有利于稳定汽车产业发展和就业,加快汽车消费释放回补,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下一步,商务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稳定新车销售,推动有关地方放宽或取消限购措施,不断完善用车环境,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繁荣二手车市场,尽快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持续推动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在华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率情况如何? 刘长于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商务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精准用力、各方发力,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继续呈良好态势。 据统计,截止3月30日,全国75.6%的重点外贸企业复产率超过70%,这一数字比上周又提升了4.2个百分点。湖北省也有超过50%的外贸企业复产率超过70%。 “我们有信心战胜当前的困难和挑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刘长于如是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