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之城”武汉,期待全面按下重启键(3)
时间:2020-03-29 14:5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在武汉城区疫情从暴发走向稳定期间,辖区内4000多人的佛祖岭街道B社区始终保持“无疫情社区”状态,这个社区采用的防控系统,是由武汉虹信技术公司开发的“智慧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支撑平台”,能够帮助社区实现精细化的疫情防控。 “这套系统自2月中旬上线后,已为武汉、山东、广西等多个地方的疫情防控提供了帮助。”武汉虹信智慧社区项目经理颜晓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尤其在武汉四类人员“应收尽收”的命令下,系统大大提高了社区统计人员和分析疫情数据的效率。 但“休眠”状态下的武汉,绝大部分生产活动仍然在期待全面重启键的按下。 在光电子信息方面,武汉市构建的通信光电子、能量光电子、消费光电子三大产业链,拥有全球第一的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占国内市场的2/3份额、国际市场的1/4份额。全国七百余家光通信厂商中,有两百家左右在武汉。 而在疫情阴影下,武汉大部分光通信企业的研发和生产工作仍然难以复工,许多企业的开工率持续在低位徘徊,甚至不足以完成存量订单,同时面临新订单与新客户流失的风险。 “长时间停工下,武汉企业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位置必然会受到影响,并存在失去部分市场的风险。”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全国已经陆续复工的大环境下,武汉仍停工状态,产业上下游企业会倾向于寻找替代厂商维持产业链运转,“如果武汉到4月底才全面复工,意味着将失去几乎一个季度的订单,对全年的产销都会造成深刻影响。” 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的武汉,尽管在疫情中受到重创,但随着疫情逐渐减弱,疫情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影响也会逐渐减小。而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重构供应链危机的应对体系是未来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叶学平建议,在制造业的细分行业中,偏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影响程度更大,偏高新技术型产业影响更小。“未来,制造业企业会更倾向于加大智能技术、智能制造在生产线中的比重,以规避疫情这类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责任编辑:admin) |